第605章 升旗(第2页)

  兄妹二人,每人一个机器,拍得不亦乐乎。

  如果是在青禾县,即便忽略苏长青和苏玲玲的知名度,有两个普通人拿着dv和照相机拍来拍去,肯定都会引起许多人好奇围观。但这里毕竟是京城,摄像机和照相机,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但也算不上稀奇。

  因此,他们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也就是附近的人侧目看几眼罢了——一方面是苏长青和苏玲玲的颜值确实高,俊男靓女在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则是看苏长青手里的dv,因为很多人虽然见过摄像机,但见过的都是那种大块头的摄像机,像这种单手就能持着、迷你小巧的摄像机,好多人还是第一次见。

  说起摄像机这东西,别看苏长青手里的dv摄像机罕见,但性能方面并不算特别高级,毕竟它的作用主要是家用,性能和那些拍摄影视镜头的专业摄像机是没法比的。

  就比如此刻,在距离苏长青和苏玲玲大概二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有一行三人正在拍摄,其中抗摄像机的那位大哥肩上的机器就是那种肩抗式、带长镜头和话筒的摄像机。

  苏长青之前打算购买摄像机的时候,特意找了一些资料看了看各种主流型号的摄像机,其中就包括这一种,品牌和他手里的dv一样,都是尼索的,而且别看它块头大,却不是老式交卷的,而是数字的,分辨率也很高,各方面的性能一流。

  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他的这台dv,4000霉金,折合三万多块钱,已经算挺贵了。但摄像大哥肩上所抗的摄像机,得二十六七万。

  这种价格昂贵的高级货,往往只有影视公司、制片厂,或者资金比较充裕的电视台才会拥有。

  像青禾电视台、临宁电视台这种地方小台,根本买不起这么贵的机器,所用的摄像机都是两三万块钱的普通品牌型号,可能还没有他手里的dv值钱。

  而苏长青也注意到,这台摄像机上,不知是印刷还是贴着几个字——京城电视台。

  毕竟是首都的电视台,其综合实力虽然无法和同在京城的国家电视台相提并论,但在各省级电视台里还是名列前茅的,财力雄厚,购买几台这种摄像机还是毫无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