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风起1994剑照寒霜
第700章 东五厂地皮(第2页)
而且由于那里位于东三环,距离酒吧街很近,苏长青还曾路过几次。
“对,就是那里!”
沈虎说道:“京城光曲门外有五个工厂,分别是京城起重机厂、京城齿轮总厂、京城重型汽车制造厂、京城建筑机械厂、京城光明木材厂,这五个工厂,被合称为东五厂。东五厂是京城工业的国有骨干企业,每年都能给京城、给国家带来大量效益。
但是,像他们这种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是会产生大量污染的,这些污染如果在咱们这种小城市,或者是在京城的郊区,倒是无所谓,可放在光曲门那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影响就比较大了。
从多年前开始,就不断有老百姓和官员代表对东五厂污染环境、扰乱群众生活的情况进行批评指责和投诉,因此,自十几二十年前开始,京城领导就有了将东五厂迁离原址,搬到外围去的想法。
后来随着京城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从1985年起,加快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就成为了京城工业布局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东五厂的搬迁工作,又是这项重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
可是,由于这五家企业占地面积大、拥有职工多、技术改造难、搬迁投资大,受到诸多原因的限制,这项工作一直难以落实下来……”
电话里,沈虎向苏长青说明着情况。
苏长青听着沈虎的讲话,却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前世在报纸上看过的一则新闻。
大概是在02、03年左右,他在报纸上看到,说有一个岭南省的房地产企业,花了32亿,在京城拍下了一块地皮,这项地皮拍卖,是京城最大一笔国有土地出让招标项目,而这个房地产企业豪掷32亿拍下这块地皮的动作,也震动了全国、尤其是京城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同时使得这个以前在京城毫无根基的岭南省房地产企业,一下子在京城立住了足。
当时,苏长青震撼于那32亿的数字,所以对这个新闻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而他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新闻上提到,那块以32亿高价拍卖出售的地皮,就是“东五厂”!
“对,就是那里!”
沈虎说道:“京城光曲门外有五个工厂,分别是京城起重机厂、京城齿轮总厂、京城重型汽车制造厂、京城建筑机械厂、京城光明木材厂,这五个工厂,被合称为东五厂。东五厂是京城工业的国有骨干企业,每年都能给京城、给国家带来大量效益。
但是,像他们这种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是会产生大量污染的,这些污染如果在咱们这种小城市,或者是在京城的郊区,倒是无所谓,可放在光曲门那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影响就比较大了。
从多年前开始,就不断有老百姓和官员代表对东五厂污染环境、扰乱群众生活的情况进行批评指责和投诉,因此,自十几二十年前开始,京城领导就有了将东五厂迁离原址,搬到外围去的想法。
后来随着京城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从1985年起,加快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就成为了京城工业布局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东五厂的搬迁工作,又是这项重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
可是,由于这五家企业占地面积大、拥有职工多、技术改造难、搬迁投资大,受到诸多原因的限制,这项工作一直难以落实下来……”
电话里,沈虎向苏长青说明着情况。
苏长青听着沈虎的讲话,却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前世在报纸上看过的一则新闻。
大概是在02、03年左右,他在报纸上看到,说有一个岭南省的房地产企业,花了32亿,在京城拍下了一块地皮,这项地皮拍卖,是京城最大一笔国有土地出让招标项目,而这个房地产企业豪掷32亿拍下这块地皮的动作,也震动了全国、尤其是京城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同时使得这个以前在京城毫无根基的岭南省房地产企业,一下子在京城立住了足。
当时,苏长青震撼于那32亿的数字,所以对这个新闻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而他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新闻上提到,那块以32亿高价拍卖出售的地皮,就是“东五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