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出行,校验各地的情况!(第2页)

 

没有旌旗蔽日的盛大仪仗,没有鸣锣开道的喧嚣排场。高要的车驾混在庞大的队伍中,毫不起眼。他严令全军,非必要绝不进入任何沿途城池。这并非怯懦或轻慢,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策略。

 

行程被安排得极其简单高效。庞大的军队犹如一条沉默的巨龙,只在旷野、河畔或预先划定的开阔地扎营休整。所有物资补给,不再是入城后临时征调或采买,而是由高要的亲信官员提前数日,快马加鞭地将需求清单送达前方城池。清单上列明了粮秣、草料、饮水、柴薪等必需品的确切数量与交割地点。

 

地方官员接到命令,必须在指定时间前,将物资运抵大军预定驻扎地之外的安全区域。

 

这看似简单的改变,带来的好处却实实在在,触动着每一个知晓内情官员的心弦:减扰于民: 最直接的好处,便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方百姓的滋扰。想象一下,数万大军若浩浩荡荡开进一座县城,那将是何等景象?全城百姓必将被动员起来,洒扫街道,张灯结彩,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县令、乡绅需率众出城数里跪迎,繁文缛节,劳民伤财。这远非简单的“率军进城”可比,它意味着整个城池日常生活的彻底中断和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高要的“过城而不入”,让百姓得以安居,城池秩序如常。

 

节省巨资: 这节省下来的,是实打实的巨额财富。一旦大军入城,地方官府面临的将是噩梦般的接待任务:安排数万人马的食宿、准备犒军的酒肉、支付征用的民夫劳力、修缮被大队人马踩踏损坏的道路设施……林林总总加起来,每次入城,至少都要靡费数十万钱!

 

这对于刚刚经历战乱、亟待恢复元气的各地财政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高要此举,将这笔天文数字般的“面子开销”,彻底抹去。

 

当然,治理不能因噎废食。高要并非完全隔绝于地方事务之外。若有必要了解某地详情,或是收到特殊禀报,他会采取一种折中而高效的方式:只召见该地的主要负责官员前来大营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