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公子高提心吊胆,高要的重要性!(第2页)
这让他连一丝孤注一掷的妄念都不敢有。家眷的性命,比他自己这条命,更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这七日的行程,却平静得诡异。大军按部就班地行进、扎营、再启程。他的饮食起居一如既往地精致周全,甚至护卫的士兵对他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恭敬。没有想象中的刁难,没有暗中的胁迫,连一丝风声鹤唳的迹象都没有。这种过分的“正常”,像一层甜腻的蜜糖,渐渐裹住了那颗惊惧的心,滋生出一丝侥幸的、自我麻痹的幻觉。
“难道……是我多虑了?”公子高有时会这样恍惚地想,“高要莫非是打算到了咸阳,在朝堂之上再动手?又或者……他改变了主意?”
这种念头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明知其虚幻,却忍不住想去抓住。人的恐惧便是如此,最折磨人的往往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那悬在头顶、清晰可见却又不知何时落下的利刃。那漫长的、分秒秒都在计数的死亡倒计时,足以将最坚韧的意志碾磨成齑粉。如同后世被宣判绝症的病人,不知病情时或许还能如常生活,一旦知晓大限,那倒计时的每一刻都成了煎熬,精神的重压甚至可能加速肉体的崩溃。
公子高此刻,便深陷于这种“预知死亡”的炼狱之中。而这份“预知”,正是高要亲手给予的。
这绝非高要的残忍戏谑或恶趣味。相反,这是经过冷酷算计的政治必需:维持表面公平与秩序: 高要需要公子高这个前朝皇子的“配合”。在彻底掌握权柄的过渡期,他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大秦皇室血脉屠戮殆尽。
公子高需要扮演一个“识时务”、“主动配合”的角色,去安抚那些同样被监控、惶惶不可终日的嬴姓宗室子弟。高要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也需要这些人暂时“安稳”地存在,作为政权平稳过渡的象征。直接清洗,极易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避免内部动荡: 高要麾下,并非铁板一块。有他沛县起家的老班底,有后来投效的六国旧部,更有数量庞大的、曾效力于大秦的降卒、降将和官吏!这些人对大秦皇室,或多或少存有旧情或惯性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