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易小川的蜕变,范增精力不济!(第2页)

 尽管偶尔流露的脾性还能看到过去的影子,但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权衡利弊的方式,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近乎颠覆的转变。这种蜕变,让范增不得不重新审视。

 促使范增最终放下成见,甚至主动接纳易小川回归核心决策圈的原因,远非仅仅是易小川的成长,更源于范增自身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力不从心。 跟随项羽从会稽起兵,一路转战南北,踏过无数尸山血海,范增已是年逾花甲之人。在秦末乱世,这个年纪,寻常百姓家早已是四世同堂、颐养天年之时。可他却拖着这副日渐衰朽的躯壳,在军帐中殚精竭虑。

 范增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是开始不可逆的快速衰老,精力如退潮般不可遏制地流逝。曾经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头脑,如今也时常感到迟滞和疲乏。更令他忧心的是,放眼高要麾下——张良运筹帷幄,韩信用兵如神,萧何、曹参治政有方——尽皆是当打之年的俊杰。而自己呢?垂垂老矣。

 他不得不承认一个冰冷的现实:以高要如今占据大半天下、兵精粮足、根基深厚的庞然之势,想要彻底击败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自己这风烛残年之躯,恐怕……撑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

 这个认知像冰冷的巨石压在范增心头。他深知,项羽虽勇冠三军,却刚愎易折,身边绝不能少了能谋善断、关键时刻能泼冷水的智囊。过去的易小川,根本不具备被培养成此等角色的价值。 但如今不同了!

 今日易小川的表现,更是让范增刮目相看,心中那点疑虑彻底被欣赏取代。他不仅将眼前的局势分析得鞭辟入里,更洞悉了高要深藏的诱敌杀机,其思维之缜密、眼光之长远,远超范增预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摒弃个人好恶,尤其是对高要那深入骨髓的仇恨,站在最冷酷、最理性的角度,为楚军做出“按兵不动”这个看似消极实则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并清晰地规划出未来的行动脉络。这份冷静与大局观,正是范增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