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浮生醉梦中人
第166章 为了赵家村的经济发展(第2页)
赵承平解释道:“李婶,您说得对,投资是个大问题。”
“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先搭建个简易的工坊,用村里的竹子自己试制一批缆绳。等有了样品,我们再去找买家和投资人。而且,现在国家政策好,有很多扶贫项目可以申请,说不定能帮我们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如果是赵承平自己创业,根本不用考虑资金问题,因为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投资他的人能绕地球两圈。
但是,成立村集体企业需要赵家村村民入股,只有他们都参与进来,成为股东,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首先,咱们先小规模试产一批,看看市场反应。”
“还有,最重要的是,这厂子要是建起来,咱们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既是工人也是股东,赚的钱按劳分配,年底还有分红。”
王伯站起来,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小王啊,你这些想法都太理想化了。咱们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哪来的劳动力啊?”
李婶听了,也是皱眉道:“那咱们出啥力呢?咱们这些庄稼人,哪懂那些机器啊?”
很多人纷纷点头,生产缆绳是需要机器设备的。
这些机器设备眼看价格不菲,从哪里搞来。
最关键的是,即使有机器设备也没有技术。
关键是懂技术的人没有,赵家村的村民都是没什么文化的,让他们学技术,恐怕很困难。
赵承平一愣。
因为对他而言,技术是最没有难度的事情了,比起技术,他更在意村民们的钱包。
只有他们亲自参与投资分红的时候才有他们各自的一份。
但赵承平知道,现在说再多都没有用。
因为赵家村村民思维已经固化了,他们不愿意冒险。
除非他能证明办企业是可行的,至少要证明缆绳可以卖出去,并且获利。
回到家,赵承平问父亲:“爸,咱家还有积蓄吗?”
赵德汉点点头:“有。”
他的账户会定时入账一笔大额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