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第3页)
负责调查资金往来的队员们马不停蹄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他们在堆积如山的交易记录中仔细筛选、比对,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每发现一笔可疑的转账,他们的心就会猛地一紧,迅速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排查,队员们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他们激动地通过对讲机向赵承平汇报:“赵队,我们查了这家公司的资金往来,发现近期有几笔大额转账,收款方正是之前那个神秘号码关联的境外账户!”
赵承平深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步步为营。他继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队员们在临江国际大厦附近展开严密蹲守。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天。
这两天里,赵承平几乎没有合过眼。他守在临时指挥车内,双眼布满血丝,却依旧紧紧盯着监控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画面。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车辆川流不息,行人来来往往,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厦里的 “长荣投资” 公司上。
蹲守的队员们分散在大厦周边的各个角落,伪装成各种身份。
在大厦对面的咖啡馆里,那位戴着墨镜的队员已经续了好几杯咖啡,他的眼神始终透过窗户,牢牢锁定 “长荣投资” 公司的大门。
此刻,他的肩膀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微微酸痛,但他只是轻轻扭动了一下,目光依旧坚定。在街边假装看手机的队员,手指在屏幕上机械地滑动着,可心思全在公司进出的人员身上。他的脚因为长时间站立而有些麻木,但他不断地变换着重心,让自己保持警觉。
赵承平通过对讲机不时与队员们交流情况,每一次对话都简短而有力。“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新发现?” 他的声音低沉而急切。
队员们的回答也总是干脆利落:“一切正常,目前没有异常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承平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长荣投资” 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按照常理,应该是人员往来频繁,业务繁忙。
然而,这两天里,他发现 “长荣投资” 的员工很少。透过监控画面,他数了数,进出的员工屈指可数,与大厦里其他热闹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进出的人也很低调,他们总是脚步匆匆,低着头,眼神躲闪,似乎在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们穿着普通的商务装,没有任何张扬的配饰或标志,仿佛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大部分时间里,“长荣投资” 公司的窗户都拉着厚重的窗帘。那窗帘是深灰色的,质地厚实,将公司内部的情况遮得严严实实。
赵承平盯着那紧闭的窗帘,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里面究竟在进行着什么活动?是在密谋新的洗钱计划,还是在销毁证据?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猜测,每一种猜测都让他感到不安。
他靠在指挥车的座椅上,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公司实在是太神秘了,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们心中有鬼。
第三天的中午,临江国际大厦周围的氛围依旧如往常那般看似平静。街道两旁的绿植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明晃晃地铺在柏油路面上,蒸腾起阵阵热浪,空气都仿佛被灼得扭曲。路上行人稀疏,大多都趁着午休找个阴凉处躲避这炎热。街边的店铺拉下了一半的卷帘门,店主们百无聊赖地坐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扇子。
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潮涌动。在不远处一辆不起眼的临时指挥车内,赵承平守在监控屏幕前,连日的疲惫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的脸色略显憔悴,胡茬也冒了出来,显得有些邋遢。但他的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紧紧盯着屏幕上大厦周边的各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
突然,一辆黑色商务车悄无声息地驶入赵承平的视线。那辆车仿佛是从黑暗中缓缓驶出的幽灵,车身锃亮,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没有任何标志或装饰,显得格外低调神秘。赵承平瞬间挺直了身子,像一头警觉的猎豹,紧盯着屏幕,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扶手。
车门打开,从车上下来一个戴帽子的男人。那帽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他大半个脸,只露出线条冷峻的下巴。
男人穿着一身深色的西装,笔挺而合身,每一道褶皱都像是精心熨烫过的。他的脚步匆匆,每一步都沉稳有力,落地时仿佛能感觉到地面的微微震动。
他双手自然下垂,偶尔轻扶一下帽子,动作简洁而迅速,仿佛是经过无数次练习的标准动作。
赵承平的目光像被磁铁吸引一般,紧紧跟随着男人的身影。虽然对方遮住了脸,但赵承平凭借着多年办案积累的敏锐直觉,从男人走路的姿势和身形判断,这人很可能是李阳 —— 那个在洗钱案件中被他们重点关注的关键人物。李阳走路时微微前倾的姿态,还有那习惯微微内扣的右脚,这些细微的特征都深深地烙印在赵承平的脑海里。就像猎手对猎物的独特标记了如指掌,只要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便能立刻辨认。
他的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仿佛一面急促敲响的战鼓。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文件,
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可能终于等到了重要人物出现,这或许是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紧张的是担心这背后又藏着犯罪分子的新阴谋,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他们再次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