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进退(第2页)

 说着偷偷瞧了眼皇帝,脸色平常,又没有阻止的意思,便又接着道:“臣下觉得,田亩核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鲁府的藩产又关系到宗室体统,要是频繁换官,恐怕会给吏胥钻空子舞文弄墨的机会。还望陛下体谅这点心思,准允留孔闻韶继续办这事,等他病好了限定期限奏报,这样案牍就能理清,朝廷也没频繁变更的麻烦了。””

 此时王宪却道:“臣不敢苟同,核查鲁府田亩岂能托于一人之手,两军对垒,一方主将因病不能临敌,难道要待其病好转方能任事不成?”

 这时夏言也道:“臣附议,乞陛下差官另选其人,接着查办。”

 乔宇见此便道:“此事事关宗室,小心为好。当初陛下差衍圣公亲赴鲁府,正是有此深意。”

 此事王琼却道:“话虽如此,可国家政务岂容拖延!孔闻韶既然因病担不了这责任,要是专等他病好,田亩核查的事儿久拖不决,到时候赋税亏空、民生凋敝,这责任谁来担哩?况且宗室田产盘根错节,拖延越久,弊端越深。古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临阵换将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核查田亩是朝廷的政令,跟打仗不一样。臣恳请陛下下令让科道衙门赶紧选些干练的官员,接手鲁府田亩清查的差事,务必追根究底、把账目理清楚。至于新旧账册的差异,自有律法来公断,断不可为了这点事儿就撂下不管了。”

 毛纪却道:“鲁府田亩之事,盘根错节甚于战阵,孔闻韶虽有疏漏,却已深耕其中,若骤然易人,新官不谙旧牍,恐反生掣肘。历来清查田赋时因地方势力阻挠,亦数度迁延,终赖守令刚直不阿方得进展。今鲁府牵涉宗室与圣裔,更需审慎。”

 乔月见首辅发话,于是也进言道:“若陛下执意另选贤能,恳请先令孔闻韶将已核查之卷宗、往来文书悉数交割,再命吏部择取熟稔田赋、刚正不阿之臣,赴任前赐以专敕,许其便宜行事,如此或可减少新旧交替之弊,还望陛下三思!”

 朱厚照此刻终于听出其中滋味了,这他妈是在往丈田上攀扯,看来计划有变,如果此次不能将鲁府田亩追核清楚,日后推行其丈田来,其他地方也别想清丈清楚了。

 不过这是好事!将问题提前暴露出来,比带着问题去做事好的多!既然如此,我和顺水推舟,来做这件事?

 不过,孔闻韶生病的真是时候,原本是想收拾他呢,这家伙竟然躲了。事情变复杂了。

 正在这时,王琼却道:“启陛下,田赋本是国家的根本,丈量清查实在是当紧的要务。但历任官员执行的时候,大多遭人掣肘,艰难得很,若不跟陛下说清楚,恐怕要误了国计。”

 朱厚照闻言便道:“且仔细说来。”

 王琼便道:“头一宗,豪强势力大,清查受阻碍。地方上的豪强、宗室藩王还有勋臣贵戚,仗着权势骄横得很,常拿‘投献’‘诡寄’这些法子隐匿田产。如今孔闻韶奉了旨核查鲁府的田亩,都两年多了还没查清,比起夏言、张璁、桂萼他们丈田,鲁府这田亩数查得也太久了!这些人要么凭权势威逼利诱,要么篡改地契账簿,更和胥吏勾连起来。官员要是秉公执法,就得遭报复;要是妥协退让,又辜负了圣命。就像唐代那会儿均田制坏了以后,豪绅占了好多良田,清查的官员忌惮他们的势力,大多草草收场。这样的情形,实在让清查寸步难行。”

 朱厚照闻言道:“是这个理,你接着说。”

 “第二宗,宗族从中作梗,政令难施行。宗族里的乡绅是地方上实际的掌控者,每逢清查,就联合起来抵制。要么恐吓百姓,让他们不敢配合丈量;要么伪造田亩记录、虚报人口,想着逃避赋税。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时候,就因为地方大族抵制,好多州县都没落实下去,成效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