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来信河南治(第2页)
“主子爷,”侍立一旁的张大顺闻言忙道,“奴婢在。”
朱厚照指着那奏本道:“收起来。”
张大顺闻言便知,皇帝有意留中不报。便将奏本收了起来。
朱厚照放下茶盏,指尖敲着御案:“张璁巡抚地方,推行教化,夙夜匪懈,地方宁靖,其心可嘉,其功亦着。赐他玉带一围,以示朕念其劳苦、嘉其治行之意。再赐内库新贡的湖笔十管、徽墨十笏,勉其继续宣导圣化,勿懈初心,勿负朕望。”
玉带、笔墨,这是文臣最看重的体面。恩赏要厚,更要准,直击臣子心中所好。张璁得了这份体面,必会更加卖力。至于那句“勿懈初心,勿负朕望”,更是督促他,鞭策他,再接再厉。恩威并济,张弛有度。
“奴婢遵旨。”张大顺立刻躬身应诺,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
朱厚照见此问道:“我赏他,你笑什么?”
张大顺答道:“奴婢听闻万岁爷说河南地方宁靖。地方宁靖,就表明百姓安居乐业。奴婢自然喜得听。”
“哈哈哈....”朱厚照也笑了起来。“你言辞恳切温润,听来甚为顺耳。”
暖阁内重归寂静。朱厚照的目光从奏本移开,投向窗外。庭院里几株老树已吐出嫩芽,在初春微寒的风中怯生生地舒展着。这宫阙深深,气象万千,却终究隔着一层。奏本上的“乡民无失时之叹,闾阎渐有蓄积”,字字清晰,却如同隔着一层磨砂的琉璃,终究是看不真切那乡野民间的真实模样。
自己真想去看看,但是现在还不是机会。如今只能靠的这一份份奏报,通过各地的奏报来挑选出有用的信息来。想着想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悄然爬上眉梢。
就在这暖意与沉静交织的时刻,暖阁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门外。接着是内侍压低嗓音的通禀:“启禀主子爷,礼部尚书何孟春宫外候见。”
“宣。”他简短地吩咐了一声,身体稍稍坐直了些。
暖阁厚重的门帘被两名小内侍轻轻掀起,礼部尚书何孟春迈着沉稳的官步走了进来,行至御案前数步,何孟春一丝不苟地整肃衣冠,依足臣礼,深深拜伏下去,额头触地,声音洪亮而清晰:
“臣礼部尚书何孟春,叩见吾皇万岁!”
“何卿平身。”朱厚照抬手虚扶了一下,“赐座。卿此时入宫,有何紧要?”
小内侍早已搬来一个紫檀木绣墩,放在御案右下首稍远的位置。何孟春谢恩起身,又躬身行了一礼,才在绣墩前半边屁股小心坐下,方道:“启奏陛下,佛郎机使臣皮雷斯声言,勘合已发,合约已定,待陛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