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伏笔革账册(第2页)
朱厚照生气在内阁竟然将所得利润一分为三,自己辛辛苦苦只得三成,这也太亏了。
而且内阁莫名其妙的将礼部奏请试取贡士防弊的奏本拟票也一并送来。
魏彬察言观色,立刻弓着身子,用他那特有的、带着谄媚与挑唆的嗓音低声道:“主子爷息怒。阁老们…也是过于谨慎了。他们哪里懂得主子爷为国为民,广开财源的深谋远虑?这羊绒之利,实打实的白银入库,充盈内帑,主子爷用度宽裕了,不向户部伸手,不也是体恤黎民、安定社稷么?奴婢愚见,张宗说的法子,直截了当,利国利君,才是正理。”
朱厚照烦躁地站起身,在御案前踱了几步。魏彬说的很对啊,说到了自己心坎上了。什么体统,什么虚名,哪有真金白银实在?但内阁显然有自己的顾虑,忽然间朱厚照明白内阁送礼部的那份奏本和拟票是什么意思了。
阁臣是担心春闱在即,这时候朝野议论起来,颇为麻烦,一方面是告诉皇帝我们不拦着你,毕竟你也不是自己享受,但是复陕西织造,传出去还是不好听,这利润三分,大家都有着落,也算你体谅国家艰难了。
他停下脚步,目光停留在那份拟票上。
“张大顺,”朱厚照忽然开口,“你说说看。”
张大顺心头一紧,面上恭顺:“启主子爷,奴婢觉着内阁拟的这票也不是不行。”
“嗯?”
不仅朱厚照明显一愣,不可置信,魏彬、陈敬、田春三人也是不可置信看着张大顺。
朱厚照知道张大顺这样说必定有自己的看法,于是问道:“你如何计较?”
张大顺便道:“启主子爷,依奴婢愚见我大明朝的钱粮赋税,总数原是定数,每年上下浮动而已。这些银米财货,无论是解入太仓、归了户部掌管,还是进了内帑、供主子爷支用,终究都是咱大明的家底,左不过是从这处仓廪到那处府库,核心还在怎么盘算着用得妥当、花得实在罢了。”张大顺顿顿了接着道:“除广盈库等,户部的六库之外,兵部的乙字库,工部的戊字、广积、广盈库。管各衙门钥、钱钞的司钥库,陛下岂能不知出用?”
魏彬、陈敬、田春三人闻言脑袋还没明白过来张大顺的意思,朱厚照却明白了,张大顺的意思其实就是一句话,财之所出,力也;财之所用,权也。
潜台词就是皇帝必须要掌握钱财的用度。
这就牵涉到一种系统问题了。
概括起来就是征税和预算。
大明朝的税收类似于“摊派制”,和元朝很像,但是比元朝更为精细一些,最为显着的特点就是大明朝特有的粮长制。
太祖鉴于国家官吏税收会导致官员“兼以贪官污吏害民肥己四载于兹”,于是决定国家不再派官吏收粮,而把征缴重任交给村德高望重的村民,是为粮长。“其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