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缘由劾夏章(第2页)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带着扑面而来的杀气,冲击着毛纪的神经。他越看越是心惊肉跳,脊背上的冷汗涔涔而下。这奏疏写得极其狠辣刁钻,不仅弹劾了夏言驭下无方、纵容杀戮的重罪,更巧妙地将这罪行与“上负圣恩”、“下伤天和”联系在一起,直指皇帝用人不当,有伤圣德!这是把夏言,也把皇帝本人,架在了天下汹汹“民意”的烈火上炙烤!
毛纪深知夏言是皇帝近来最为倚重的新锐之臣,锐气十足,却也树敌不少。远的不说,此次总督辽东赈灾,本就是皇帝有意让他历练边务,积累人望资历,为将来摘掉协理之名准备。如今骤遭弹劾,夏言前程堪忧倒在其次,关键是皇帝的脸面往何处搁?
这封来自南京留都的联名弹章,时机拿捏得如此之准,言辞如此之激烈,背后若说没有朝中大佬暗中推动,没有借机打压夏言、甚至挑战皇帝权威的意图,毛纪是绝然不信的。
那些言官清流,口含天宪,笔如刀斧,最是难缠。他们以“清议”为武器,占据着道德高地,稍有不慎,即便是首辅,也可能被其口水淹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君不见当初杨廷和任劳任怨还不是被骂为“奸臣”?
然而,皇帝的态度呢?毛纪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了一眼皇帝。
皇帝面无表情。
面无表情,不代表对这件事没有看法。毕竟君心似海,深不见底。皇帝是震怒于夏言的“无能”和“失察”,还是恼怒于言官们的“逼宫”与“聒噪”?抑或两者兼有?
毛纪一时竟难以捉摸。
“看完了?”朱厚照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沉默。
毛纪闻言连忙答道:“看完了。未知圣意如何?”
“夏言受朕重托,总督辽东赈灾,安抚灾黎,绥靖地方。这是当初咱们君臣在御前会议上议论过的,如今南京科道弹劾夏言纵缇骑,滥杀无辜,致令辽东冤魂夜哭,民怨沸腾!先生乃首辅,总理阴阳,统摄百僚,对此,如何计较?”
毛纪闻言浑身一凛,只觉得喉咙发紧。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春日带着花香的空气吸入肺腑,稍微缓解他胸中的灼热与沉重。他从凳子上起立,躬身,腰弯得很深,几乎成九十度,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制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