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首辅献计谋(第2页)

第三步,也是稳定朝局的关键——暂时“安抚”住言官清流,避免他们继续推波助澜,用奏疏形成舆论压力干扰调查和皇帝的最终判断。用“温旨慰勉”和“静待结果”来堵住他们的嘴。

毛纪一口气说完这三点,已是气喘吁吁:“臣此议,纯属刍荛之见,是否妥当,伏乞陛下圣断!”

御花园中陷入了更深的寂静。只有微风拂过花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几声悠长的宫鸟啼鸣。

皇帝此刻转身看向别处,背对着毛纪,面向的地方是那株盛放的紫玉兰。他捡起案上的一个拂尘,那拂尘松松地垂在身侧。阳光透过繁密的花枝,在他道袍上投下摇曳的光斑。

毛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极缓。他害怕皇帝听不懂自己的潜台词。

时间一点点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照转过身来了。

他刚刚已经听懂毛纪的潜台词了。但是他不愿意,因为中间调查的过程自己不可控,万一真查出来什么,自己怎么办?他不相信夏言的屁股也是干净的。

只是不愿意又如何?该妥协不还得妥协?

“卿之谋国…”朱厚照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传入毛纪耳中,“果然是持重。此事再议。”

毛纪闻言便道:“恐外朝议论纷纷,伤了圣德。”

朱厚照便叹道:“辽东李荣事,是大狱,今欲令明白。”

毛纪闻言这才明白皇帝的顾虑。这是怕科道翻旧账,再查出来什么。于是便道:“李荣已死。”

朱厚照依着栏杆,看着面前的花丛:“李荣虽死,当初夏言奏本人证、物证俱在,坐死罪尔。如今都察院要复核。”

毛纪听出了皇帝不耐烦:人都杀了,复核什么?只是这关系到司法正义,复核也在情理之中。心中斟酌了语言便道:“此事系御史奏举,需法司会勘,又该都察院覆奏,令巡按御史审勘,也是按照律令办事。”

朱厚照从袖中取出东厂缉事揭帖道:“我已令人密访,其情如此。当时辽东府按衙门对李荣贪污、倒卖军械竟无发掘,亦不曾亲到彼处详细查询,止凭参政勘报,事多无据。夏言在辽东赈灾,此辈阳奉阴违,原先贪污的军粮卖给粮商,欲要夏言高价购粮,实在该死!缇骑、缉事发现密迹,写了两份揭帖,一份送宫里,一份送钦差行辕,借此方得实情。如今都察院欲核实,不如将一干人犯提解来京,令三法司、锦衣卫于午门前会问,算是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