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武学仿翰林(第2页)

说着,徐光祚边将条规呈上,朱厚照见到内阁拟票后,便笑问道:“什么事?”同时招呼刘全忠上茶。

四人俱谢恩,方端起茶杯。

徐光祚便接着道:“臣启陛下,现京卫武学四卫以上军生一百八十人,三卫以上军生九十人,二卫一卫军生四十三人,不及者不拘有司儒学,军生五十人,总计三百六十三人。臣奉旨提督京卫武学,经考核多有不堪,其中四卫军生内,三十余人弓马不及标、算学不通加减;三卫军生里,二十余人竟认不全边镇舆图;便是二卫一卫及儒学军生,也有半数不知《孙子》‘兵者诡道’之句。”

朱厚照闻言面色平静,又看向夏言,问道:“如何商议的?”

夏言不带半分遮掩:“臣按军学新规,将这等不堪用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勋贵子弟,仗着祖上荫庇混入学中,平日只知遛鹰走狗,拉弓如提千斤,策马似踩棉絮;二类是老弱军户子弟,本是为混口饭食而来,年纪过二十仍学不会扎马;三类是儒学转来的文弱生员,虽能背《武经》,却连刀枪都握不稳。”

徐光祚连忙接过话茬:“臣斗胆,请陛下允准,将这一百二十余名不堪者尽数黜退!空缺名额,中武举者充入学员,仿翰林院故事。京营、九镇有军功者皆入学,如此方能让京卫武学名副其实,不负‘储将之地’的名号。”

朱厚照听完,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心中已经猜出来,这三人的打算了。又看向何孟春道:“何卿计较?”

何孟春便道:“臣启陛下,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又为朝廷储备人才。既然定国公和夏御史认为京卫武学亦当如此。臣以为可在选才上试一试。翰林院选拔庶吉士,从进士中择佼佼者。武科中举者可仿照此例充入武学。”

何孟春见皇帝听的仔细,便接着道:“再者,翰林院诸学士、侍讲、侍读等各有其职,为皇帝讲学、编纂国史等。京卫武学内,也可分设数职。设武经讲官,专讲《孙子》《吴子》等兵书要义,剖析战例;设弓马教习,每日督导学员演练骑射、刀枪技艺;再设谋略参赞,让学员研习沙盘推演、行军布阵,模拟实战。如此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员们方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