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德帝吾观复
第511章 查清原委事(第2页)
“第三,” 马录目光转向另一书吏,“传本官谕令,着太原府狱,即刻秘密提调在押之李福达族人李大仁、李大义!不审不问,只令其于一静室中,隔帘听一人说话即可!说话者……本官自有安排!”
半月之后,太原城外一处隐秘庄园。戒备森严,飞鸟难入。厅堂之内,光线半明半暗。
马录端坐上首,面色沉凝。下首两侧,坐着七八位风尘仆仆、神情紧张的老者。他们来自陕西洛川与鄜州,都是当年亲见过李福达(李午)的乡老。
厅堂中央,垂着一道厚厚的竹帘。帘后,隐约可见一人身影端坐。
“诸位父老,” 马录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含威仪,“今日请诸位远道而来,实因一桩陈年旧事,关乎朝廷法度,黎民安危。本官无意惊扰乡梓,只需诸位听一听帘后之人言语,凭当年记忆,辨一辨其乡音即可。无论结果如何,本官保诸位平安归乡,另有酬谢。” 他刻意回避了“李福达”之名,只强调“辨乡音”。
安排妥当,马录对帘后微微颔首。
帘后之人轻咳一声,开始用一口浓重的洛川土腔,讲述起当地旧年风物,田亩收成,家长里短。其声调、用词、乃至一些独特的口音转折,皆是地道的洛川味道。
堂下洛川来的几位老者,初时还带着几分旅途劳顿的茫然与拘谨。然而,当帘后那熟悉的乡音响起,尤其是几个极具洛川地方特色的俚语词汇和独特的音调拐弯钻入耳中时,他们的脸色骤然大变!几人身体前倾,耳朵几乎竖了起来,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手指微微颤抖,嘴唇翕动,却不敢出声。
来自鄜州的老者,虽不如洛川人感受强烈,但也频频点头,露出“确是陕地乡音,尤近洛川”的神色。
马录将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已然雪亮。他沉声问道:“诸位父老,此人之乡音,可熟稔否?可辨得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