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冬日(第2页)
这些银钱纸钞种类繁杂,而且大多质量不一、重量不等,纸钞钱庄票号,乃至各家官府又互不相认,普通百姓和商户哪里能搞得清楚?经常会被银商借此诓骗,而官府火耗银的收入,同样是建立在钱钞不统一的基础上,乱七八糟的银钱纸钞价值多少,全看衙役们一张嘴。
红营早就有将钱钞统一的想法,一开始只是发行小额的纸钞,用以替代民间的私钞、商贾钱庄的会票和官府的宝钞,这些乱七八糟的纸钞则大多去清廷治下换了银钱。
对于银钱的替代则刚刚开始,融铸银钱需要专门的器械和银匠钱匠,但石含山贫瘠,永宁县又是个穷地方,自然没有这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才有的器具和人才。
好在永宁没有,吉安永新却多得是,不仅官府有铸银铸钱的能力和人才,许多商贾钱庄也养了不少钱匠银匠和器械,永宁之战后,侯俊铖领军沿着禾水往吉安城一路耀武扬威,当地官绅吓破了胆,自然是红营要什么就给什么,侯俊铖不仅押回了许多钱粮,还带回了许多工匠和器械。
红营有了铸钱铸银的能力,四海商号收纳的银钱便渐渐退出流通,回炉重铸,同时用集市、商税等方式收回民间的银钱重铸,再将重铸的银钱铜币推入流通市场,此番给永宁县百姓的分红,也是借机让红营重铸的银钱取代清廷治下那些乱七八糟的银钱。
不过刘老六他们自然想不到这么远,刘老六的婆娘掂了掂手里的银片子,评道:“这手感重量,扎实的很呢。”
“确实扎实,俺们在称过了,上面写几两就是几两,说几钱就是几钱,不像其他地方的银子,总是掺了许多东西……”刘老六笑得合不拢嘴:“你留些在身上,一去吉安就好几个月,快过年了才回来,吉安那府城,用银子的地方恐怕更多。”
“俺……过了年应该是不会去吉安了,该学的都学的差不多了,教那些女娃娃织衣补鞋什么的足够了,红营缺人,妇女会也缺人,俺要留在永宁县工作了……”刘老六的婆娘却叹了口气,语气有些落寞:“还是在永宁好,有红营管俺们,吉安城看着又大又热闹,城里到处都是乞丐和吃不上饭的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