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覆清金黄的鸡翅膀

第568章 革新(二)

 历史上清廷捐授州府实官一首清末新政之时才被废除,毕竟朝廷能通过捐官获取大量真金白银补充国用,地方上只要能维持住基本的治理,不出什么大乱子,便是收益大于损失,这捐官制度便一首能运行下去。 

 可如今出了红营这么一个变数,红营第一场科举整个江西就跑了两千多士子甚至举人、进士过去,里面有多少是因为捐官顶了官缺的缘故所以屡考不中、待缺多年,以至于对朝廷不满,所以跑来参与红营科举碰运气的?恐怕是数不胜数。 

 如今红营几乎全据江西,隐隐有颠覆天下之势,有红营的科举在,若是清廷还抱着这捐官制,只会把更多的士子甚至官绅逼到红营的阵营里去,这捐官制己经成了掘满清根基的大害了,康熙皇帝和纳兰明珠对此看得很清楚,自然不会为了那么一点金银就非要抱残守缺。 

 伴随着捐官制的减废,康熙皇帝还下诏言:“方今百姓之大害,莫甚于贪官污吏,而捐官以金银上贿下索、败坏官风,犹为可恶,卑官虐害军民,滥行科派,贿赂公行,脂膏竭尽,民多逃亡,然则百官只识金银,道府庇而不举,督抚知而不奏,吏治益坏,盗贼益多,民生益促,以至红营贼寇趁势而起,天下大乱自此始也!” 

 “朕躬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至乾坤紊乱、百姓离心,故捐官之制不能不减废,朝廷吏治不能不清整,天下之事,以安民为首要,朕欲澄清吏治,如图平红营贼寇、三藩逆党,决心己定、泰山莫移也!” 

 侯俊铖随意翻了翻报纸,在一处地方找到了清廷这场“反腐风暴”目前的进展,不由得吸了口凉气:“好家伙,上来就杀了一个满尚书,康熙皇帝这还真是发了狠了。” 

 报纸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康熙皇帝宣言澄清吏治之后,便下令逮捕了当今户部满尚书科尔坤,令三堂会审其罪,审出其贪渎漕粮、恣横索遂、买卖官位等罪名,康熙皇帝亲自下旨严加法办,将科尔坤抄家之后处斩,家眷流放宁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