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特权(第2页)
蒙古的王公贵族乃至黄教的大喇嘛也是一样,赴京朝拜、纳贡、年例、引见,乃至于日常所需与享乐的各项开支花销巨大,比如道光年间车臣汗阿尔塔什达入京值年,前后五个月便花费了五千三百余两白银,而外蒙又缺乏现银,没钱怎么办?只能找晋商借贷了。
晋商借贷,自然不可能不牟利,不仅利息远高于关内汉地,还要求债务父债子偿、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一旗公还,光绪年间漠北扎萨克图汗分三次向晋商借贷,八千六百余两,还款按照该部所属十九个旗公摊,仅每年利息就多达一万七千多两,而当时扎萨克图汗部统共才只有一万五千多口,等于说该部每个人就背上了一两多的债务。
而且蒙古诸部缺乏现银,往往会以牛羊牲畜抵扣利息和借贷,而晋商垄断草原商贸,掌握着定价权,规定以畜代偿需要按照市价的四分之一折算,在如此层层盘剥之下,清末蒙古诸部平均每户牧民便欠了晋商白银五百余两,仅外蒙四部王公就欠下一千一百万两的债务,大盛魁一家光是从外蒙四部一年收上来的利息便多达七万匹马和五十万只羊,利息都还不完,更不用说本金了。
放贷的生意,都需要强大的暴力去帮着讨债、护着安全,更别说晋商在草原上的如此暴利了,为了这一千多万两的债务,晋商自然而然只会支持那些帮着他们控制住草原诸部、刀子锋利能帮他们讨债的政权。
所以大明还能对草原诸部施加影响之时,晋商便支持大明,大明边军大量的物资粮草和军需运输都有晋商的筹措包办,即便是到了明末,晋商也长期协助大明与外蒙联系,廉价收购外蒙马匹供明军使用。
而当大明对草原失去控制,草原诸部被清廷征服之时,他们又果断的抛弃了大明,转而和清廷勾勾搭搭,乃至成了清廷的皇商。
历史上清廷对草原诸部的经营和控制是不断加强的,给予晋商的特权也是不断增多的,晋商自然也就愈发的依附于清廷,清廷国初所谓八大家,到康熙末年就基本垮得差不多了,但晋商作为一个整体,却始终坚定的站在清廷这边,收服外蒙、征准噶尔,乃至于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晋商都是出钱出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