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论理(四)(第2页)
“老夫对此,不以为然!老夫有言‘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人性并非先天固定,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生成、发展的,个体的思想、德性并非被礼教预先规定,而是可以通过自主选择与实践不断完善、变革,是‘善’是‘恶’,也不应该看其是否符合所谓纲常伦理或先贤言论典籍,而是要看其在实践和生活之中的所行所言,是否有利于社会之发展、万民之福址。”
“老夫以为,旧社会以纲常伦理定义‘天理’,以礼教清规压制‘人欲’,不单单是将‘人欲’和‘天理’割裂对立,有违朱子本意,同时也是一种逃避‘天理人欲’这一问题本质的行为,是对朱子理学的教条和僵化,也正是因为教条和僵化,才导致历代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一切之社会实践,与朱子的期望背道而驰,反倒成了君王权贵等少数人借此压抑万民、以私欲凌驾于公欲的工具。”
“若要真正实现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恰恰就该承认人人皆有‘人欲’,更该认同‘天理存乎人欲之中’,两者非但不是对立的关系,反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天理’本就是由‘人欲’发展而来,社会之道德伦理,亦是植根于现实的人性与社会需求,‘人欲’不存则‘天理’无存,绝‘人欲’而存‘天理’者,必流于逆天而贼道!”
王夫之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酝酿已久、更显锋芒的核心:“故而老夫以为,欲存‘天理’,则必先‘正人欲’,让人人都能畅言‘人欲’、能‘以我立说’、能够敢言‘利己’,唯有正视‘人人有欲’之现实,才能探寻大多数人所共同追求之‘公欲’,并以此对‘人欲’加以引导,以个人之‘私欲’发展至万民之‘公欲’,才能使‘天理’长存!”
“‘以我立说’!此‘我’,非狭隘一己之私利,乃觉醒之个体,有尊严、有权利、有责任之个人,以此为起点,以此为根本,方有根基,方有方向。若只空谈‘人我并称’,无分主次,看似公允,实则无起点,失却本位!如同浮萍无根,随波逐流,终将被旧世道之洪流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