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迎难而上(第2页)

 

那时候他总嫌白糖烦,可现在,他多希望那家伙能再吵吵,能再抢一次他的烤鱼干。

 

“不能歇。”

 

武崧把蜜枣核吐在沙地上,重新扛起沙袋,

 

“星罗班还等着我,白糖还等着我告诉他,我能护住大家了。”

 

风里,他的脚步声在沙丘上回荡,一步一步,像在把“变强”两个字,刻进骨头里。

 

……

 

唱宗的雨下了整整三天,绵密的雨丝把整个宗门泡在潮湿里,青瓦上的积水顺着檐角往下滴,砸在灶房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大飞坐在小板凳上,后背贴着一块温热的药饼,药香混着“青禾养脉汤”的苦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师父,这药饼还得贴多久啊?”

 

大飞揉了揉肩膀,昨天练“千钧崩摧”时,后背的旧伤又发作了,现在连抬胳膊都费劲,

 

“贴得久了,后背都快没知觉了。”

 

正在往瓦罐里加药材的唱宗师父回过头,手里的木勺在罐子里搅了搅,褐色的药汤泛起涟漪:

 

“你这旧伤是混沌黑气留下的根,‘千钧崩摧’又把声韵的‘沉’推到了极致,经脉就像被水泡软的木头,怎么扛得住重锤?这‘柔骨药饼’得贴够一个月,再配合‘青禾养脉汤’和‘静心锣’,才能把经脉养得韧实。”

 

大飞叹了口气,拿起放在腿上的锣槌,轻轻敲了敲腰间的锣。

 

“当——”一声轻响,金色声韵顺着锣面扩散,像温水般裹住后背。

 

他按照师父教的法子,闭上眼睛,让声韵顺着经脉慢慢流转,遇到旧伤的地方,就停下来轻轻“揉”——这是“静心锣”的诀窍,不是用蛮力逼退伤痛,而是用声韵和身体“说话”。

 

“前天你试‘千钧崩摧’,把声韵提到了八成,结果怎么样?”

 

师父把瓦罐盖好,坐在大飞旁边的门槛上,看着外面的雨雾,

 

“是不是后背一疼,声韵就乱了,差点震伤自己?”

 

大飞点点头,脸上露出点懊恼:

 

“我就是想试试新招的威力,没想到……”

 

他想起那天的场景,金色声韵从地面爆发时,后背像被巨石碾过,他眼前一黑,锣槌都掉在了地上,若不是师父及时用声韵托住他,他恐怕要摔在演武场的青石板上,

 

“要是当时有敌人,我肯定护不住身边的人,就像决战时,我没能护住海漂一样。”

 

师父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温和:

 

“你这孩子,总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声韵讲究‘和’,‘千钧崩摧’看似刚猛,其实是‘以柔克刚’,用声韵的‘沉’震碎敌人,用声韵的‘柔’护住自己。你现在的问题,是身体跟不上声韵的节奏,得慢慢来,不能急。”

 

大飞睁开眼,后背的疼痛果然轻了些。

 

他站起来,走到灶台边,揭开锅盖,里面的蜜枣粥还冒着热气——这是给武崧留的,他特意多加了几颗蜜枣,等武崧来唱宗,喝着热粥,练起功来也有劲儿。

 

“师父,你说武崧现在在打宗,是不是也在练淬体的法子?”

 

大飞用木勺搅着粥,想起武崧的性子,忍不住笑了,

 

“那家伙肯定急得不行,说不定扛着比自己还重的沙袋,在沙丘上跑呢。”

 

师父也笑了:

 

“打宗的‘焚沙淬脉术’我知道,是个苦差事,磨筋骨,炼经脉,没点毅力可坚持不下来。不过武崧那孩子,性子犟,认定的事就不会放弃,肯定能练出来。”

 

大飞把粥盛出来,放在灶台上,又往瓦罐里加了些水——“青禾养脉汤”得熬够两个时辰,药性才能出来。

 

他想起昨天小徒弟们围着他,叽叽喳喳地问:

 

“大飞哥,武崧哥哥什么时候来呀?我们想听他讲星罗班的故事,想让他教我们用火韵烤饼。”

 

那时候他笑着说:

 

“快了,等武崧哥哥把身子练强了,就来唱宗,到时候让他教你们用火韵烤饼,我给你们做蜜枣粥,好不好?”

 

小徒弟们欢呼着答应,眼睛亮得像星星,像极了以前的白糖——每次听说有好吃的,白糖的眼睛也是这样亮,尾巴还会扫得他手腕发痒。

 

“白糖要是在,肯定也会催着我练身子。”

 

大飞轻声说,用布把盛好的粥包起来,揣在怀里,

 

“他会蹲在旁边,看着我熬药,还会抢着帮我敲锣,说‘大飞大飞,你快点好起来,我还等着吃你做的三层肉烤饼呢’。”

 

师父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