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本官可真是一个敬业的牛马!(第3页)

 

 “城南丙闾今天站出来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赏钱五百,鸡蛋十个,咸鸭蛋十个,罐头一个,猪油五斤,盐一斤。”
 

 等跛五应下后,杨少峰又在陈二等人的救饶叫骂声中将目光投向了二妮她娘:“本官记得,你应该是丙二闾寡居的徐刘氏?”
 

 “二妮被赶回娘家,你为何不带她来县衙登记?”
 

 “前些天陈二他们来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告知本官?”
 

 “今天他们又来,你怎么还是没有让人报官?”
 

 “你有没有把本官当做父母官?”
 

 正当徐刘氏想要出言辩解,杨少峰却摆了摆手,冷哼一声道:“本官不听你解释,你不让人来报官,这便是你的错。”
 

 略微琢磨一番,杨少峰便做出了决定:“本官罚你往县衙里交十个鸡蛋,另外,今天站出来的这些人,你也给他们每家每户送十个鸡蛋,少一个都不成。”
 

 “待会儿让二妮留下,本官给她登记户籍册子,明天再让她去认回土地。”
 

 “记住,以后有事情要记得报官,本官难道还会看着你们让人给欺负了?”
 

 “退堂!”
 

 ……
 

 还得是我呀~!
 

 杨大知县一边研墨写奏本,一边在心里暗暗夸赞自己——为民做主,判罚公正,培养老百姓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报官的意识,这世上还有比本官更好的官老爷么?
 

 然后,杨大知县就在奏本纸上重重的写下几个字。
 

 “兖州府宁阳县知县杨、谨奏为请废胡俗之风,以正华夏礼仪,其因:……谨奏。”
 

 他娘的,当时的蒙古人搞收继婚,是因为开始的时候生产力低下,哥哥死了,嫂子和侄子真有可能被饿死,弟弟娶嫂子是承担责任,就像是中原堂口在战乱以后多娶媳妇是负责任一样,后来才变变的演变成习俗。
 

 但是中原堂口不是这么回事儿,要是寡嫂愿意了,其他人也就是指点几下,背后??几句,可是在嫂子不同意的情况下还要强娶,这踏马不是悖逆人伦?
 

 而且,收继婚这事儿所影射出来的,是许多胡俗已经渐渐深入到民间,民间也开始慢慢接受甚至习为以常!
 

 这不行,尤其是以后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这种情况。
 

 写完了给老朱的奏本,杨少峰略微琢磨一番后又开始给兖州知府和山东行中书省写起了公文。
 

 虽然山东行中书省参政汪广阳,还有兖州知府吴祖德这两个顶头上司从不过问自己的工作,但是身为一个知县,总是不给上级官员汇报工作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杨少峰杨大知县又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赞。
 

 还得是本官啊,多么敬业的一个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