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经济命脉(第2页)
况且,咱这儿离着城里远,去一趟城里实在费劲。
各家的地又基本都是分的,每家地也不多,也就没有养牛的。
整个宝山镇,只有吴里长一家有头骡子代步。
每次收完丝绸,他都是用骡车,拉去城里卖的。
不过,吴里长每次都很小心,没让人看到过他往哪儿卖。
连他弟弟吴宏亮,都不知道地方。
大丫妹子,不怕你笑话,我长到这岁数,还没去过宜宁县呢!
听说每次入城,还得交两文钱的入城费来。
要是卖不出去,不还得搭上两文钱!”
陆青青听着,心里涌出个想法。
这时候,孟寡妇反应过来自己说远了,拍了下自己大腿,笑道:
“看我,跟你们说这个干啥。”
说着,想到天福娘刚才说的话,将村子里的人家都琢磨了下,才道:
“你们若是想找帮工的,吴氏族人估计都不会再过来。
若是想找,可以去村后头的王猎户家看看。
他家四个儿子,年纪都不小了,却都没娶亲。
猎户媳妇早年生孩子伤了身子,也做不了养蚕的活。
而且,他家是此地的原住民,儿子又多,不惧吴里长,你们可以去问问。”
说着,孟寡妇又将村子里可能会过来帮工的人家,和他们的具体位置说了下。
陆青青一一记下,打算回头挨着去问问。
期间,聊到队伍里想去邢家村请人。
孟寡妇听罢,却不抱乐观态度。
无他,这邢家村在知道宝山镇养蚕挣钱后,特意求上门来。
不知道他们与吴里长怎么商量的,最后那些人带了蚕种和剪下来的桑树枝回去。
因着扦插的桑树枝短时间没法采桑叶,这些人还往宝山镇跑了好一段时间,就为了采桑叶。
听说,十几户人家的村子,几乎都养了蚕。
这养蚕和织丝绸的技术,还是吴里长派人过去教的。
而他们织出来的丝绸,自然也都是卖给吴里长。
陆青青两人听到这,脸色也有些不大好。
这吴里长,还真是阴魂不散,估计陆书和几人过去,也很难有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