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制陶(第3页)

由于烧陶窑过于巨大,内部分成底部两层炉膛和上方烧陶区域三部分,所以不能一次性完成内部硬化工序。

早在底层炉膛搭建好,往内部放好晾干的最新型号白泥板时,陈舟就填了一炉膛的木柴,生起烈火狠狠灼烧了一番。

待上方烧陶区域和通烟口建好,又是一轮新硬化。

泥砖巨大,需要消耗的柴火和时间也长。

为此,陈舟准备了堆积如山的木柴,从9日清晨一直烧到黄昏,直到天色大暗,感觉饥饿,才停止添柴,任由炉膛中的余烬熄灭。

……

时值旱季末期,海岛仍没有要下雨的趋势。

尽管窑洞处于背阴处,守着炉火添了一天柴,在烈火的烘烤下,陈舟挥汗如雨。

这一天时间,他喝光了整整一桶凉开水,不知道上了多少次厕所,把平台边缘的砂土都冲出了一条从上到下的小沟。

到晚上,添完最后一次柴后,他筋疲力尽地坐在矮凳上,甩掉额头上的汗珠,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停补充水分也架不住这样的消耗,陈舟感觉多干几天这种活,他要少活好几天。

好在这种受刑一样的工作并不常见,忙碌了五天,烧陶窑终于告一段落。

以后的制陶工作便没有这种受苦受累的活,而是考验手艺和创造力的精细工作了。

对于这方面,陈舟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

9日当晚,他喝了一杯淡盐水,补充了一些身体的亏空,简单吃过晚饭,倒在床上,没用五秒钟就睡着了。

……

步入八月,雨季逐步迫近,担心烧陶窑被雨淋后受到损坏,陈舟又开始搬运木材,准备给烧陶窑搭建防雨棚。

不过在防雨棚开工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第二批稻谷成熟了。

这批稻谷和大麦小麦是5月10日种下秧苗的,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月,历经开结籽,已经长到饱满。

上一批稻谷产出的大米老早就被陈舟吃光。

近一个多月,面饼消耗殆尽,没有主食,他甚至把硬得像砖头,难吃得像猪食的黑面包棒都掏了出来,切成片煮着吃了。

这一批稻谷的总量比第一批稻谷多得多,除去留作种子的稻谷外,剩下的大米又够他将就一个月。

……

8月10日,陈舟收割了第二批成熟的稻谷。

与第一批稻谷一样,他将谷穗放在平台上晾晒,并搭建了防雨棚的框架。

当天下午,从海上飘来了一片阴云,遮住了星月,隐隐有了雨季将至的趋势。

陈舟连夜收起了晾晒中的稻谷,并往防雨棚顶部搭了张厚帆布,以免夜雨淋湿,使稻谷发霉,或是损坏烧陶窑。

8月11日是第21次奖励到来的日期,感觉10日当晚或者11日凌晨会下雨,陈舟掏出了久未使用的皮蓑衣,以备明日出门穿戴。

海豹皮蓑衣在这段时间里一直挂在卧室墙上,他会定期给海豹皮蓑衣涂油做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

当晚,正如他所料,岛上落起了淅淅沥沥地细雨。

窑洞的卧室内铺好了地板,油灯柔光闪烁。

窗前小书桌,摊开的笔记本前,陈舟正奋笔疾书,记录着这段时间烧制陶器的感想和总结出的经验。

烧制大型陶器是孤岛生活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一个质的飞跃。

待烧制大型陶器成功后,厨房的烟囱、輮木的器械、还有液体容器、制造大酱等等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在制造陶器的过程中,陈舟还找到了创造的乐趣。

岛上生活如此漫长,他打算多培养几种爱好打发一下空闲时间。

绘画是一种选择,钓鱼是一种选择,制陶烧瓷也是一种。

而且此后烧炭窑建造完成,他还想试着调配釉浆,烧几件瓷器出来。

他想,就算他制造瓷器的技艺远不能跟专业匠人相比,制造出来的瓷器也不值钱,待离开岛屿的那一天,也能带走几件得意之作,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