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活捕笼捉羊(第3页)
在众多发黑发褐的粪便中,有一些很显眼的明黄色小屎条,它们是吃奶阶段的小羊羔拉出来的。
只有在母山羊奶水过于浓稠,营养含量高的情况下小羊羔才会排出这种粪便。
……
从小羊羔的粪便分布范围可以大致了解母山羊具体在哪里活动。
用石块在地上划出几个合适的位置,回到木板旁,拎着油灯照亮周围,陈舟默默计算着这些材料能做几个活捕笼。
此次前来他拢共扛了九块板子,按他之前的估算,这些板子勉强能做两个活捕笼的框架。
至于框架周围的墙体,则需要砍粗木棍补充。
再次计算,在脑海中勾勒出活捕笼的大致轮廓和所需木板的长度,陈舟不敢耽搁,直接拔出手斧开始干活。
并未应用现代弹簧机括,原始活捕笼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使用拉线式触发机制。
只要进入笼内的动物拉动连接食物诱饵的细绳,就会使门关闭。
对陈舟来说,这种触发机制最简单实用,也是他唯一能制成的活捕笼。
……
在山腰附近寻找了几棵孤零零的树木,抡起斧子将其砍倒,削掉树枝上的细枝,将其制成长度合适的木棍后批量运回木板堆旁。
准备好材料,将一根约有两米长的“y”形木棍插在地上,把油灯挂在上面充当简易照明工具,就在这群星闪烁的孤岛山坡上,陈舟开始制作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活捕笼。
活捕笼这种陷阱,对付小体型动物通常比较好用。
特别是捕捉松鼠、蜜獾、猫、鼠这一类体型不大不小又贪吃的动物时能有奇效。
面对体型较大的牛羊时,活捕笼便会受材料所限,产生易使猎物脱逃的问题。
如果是钢铁焊成的活捕笼还好,东北虎都困得住,而木质活捕笼很难承受内部动物的奋力挣扎。
陈舟制造活捕笼的时候,最担心的也是牢固性问题。
这里毕竟是羊群活动的区域,如果母山羊或是羊群的其它成员被困在木笼子中,羊群中的头羊或大公羊对活捕笼发动攻击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为了避免煮熟的鸭子从锅里飞出去,陈舟几乎用上了自己带来的所有索具和帆布条,把活捕笼捆绑的那叫一个固若金汤。
就连笼子六面的“墙壁”都用了更多木棍,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
务必要让贪吃的山羊进得来,出不去。
……
制造第一个活捕笼时,因经验不足浪费了不少时间。
到制造第二个活捕笼时,陈舟便游刃有余,速度快了不少。
两个笼子都制造完,已经接近凌晨。
此时的夜晚最为黑暗,油灯中充盈的灯油也消耗了大半,光线黯淡。
荒山野岭,又起了风,空气中隐隐有水珠出现。
抬起头仰望天空,陈舟发现不知何时天空中的月光和星辰都被云遮挡住了,油灯照亮的范围内只有他和刚制造好的第二个活捕笼。
远处嗒嗒响的,马蹄一样的是来福跑动发出的声音,也不知它又在追逐什么。
地上还剩一堆用剩下的长度不合格的木棍,登山包中有几十根帆布条。
不想浪费这些材料,在羊群到来之前,陈舟又制作了一个小型活捕笼,把最后一把粗盐粒和几个松子壳都放了进去,期盼着这个小笼子能为他捕捉一头小羊羔。
……
天微微亮,他收拾起遗留在地上的工具,沿羊群离去的小径布下了几个圈套陷阱。
待圈套陷阱布置好,空中已落下细雨。
出门时未穿皮蓑衣也没戴大檐帽,害怕雨越下越大把自己淋湿,进而导致感冒,来不及瞭望野山羊的来路,带着玩了一整夜,已经尽兴的来福,陈舟离开了这里。
……
回到窑洞时雨还没下大,甚至没把衣服淋透。
进入卧室,少了风的吹拂,一股迟来的疲惫顿时涌上来——他可是熬了整整一夜没睡。
在外不停受风吹,又始终没停止思考和工作,没觉得多困。
回到家以后,陈舟才发觉腹内空空,饿得不行。
刚才还很清醒的脑袋又乱得成了浆糊,浑浑噩噩的,还微微疼痛,再加上衣服又湿又潮,搞得他难受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