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防御工事

窑洞外平台边缘围墙使用的材料是大块岩石,陈舟计划将它砌到1.8高,宽度1左右。

在半圆形围墙内部,他准备搭建四个高3的木质瞭望塔,用以观察围墙外的情况,如有必要,还可以在瞭望塔顶部挂几盏灯,提供照明。

石墙的地基要足够深,以支撑这沉重的建筑。

从前遇雨季容易塌方,流失水土的平台侧边,同样要铺上一层岩石,而且铺岩石护坡时,还要尽量垒砌得足够陡峭,使人难以攀登。

在靠近储藏室的窑洞东侧,陈舟给石墙留了个安装大门的口子,门口是一条通往外面的石质阶梯。

其实关于围墙是否要留门,他纠结了一段时间。

对于此时代的土著来说,石墙无疑是一道堪称坚不可摧的防线,人数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在枪弹和弓弩的洗礼中爬上平台,再登上围墙,进攻窑洞。

但大门无疑是这道“铁壁”的弱点所在。

鲁滨逊为了避免遭遇攻击,甚至没给庇护所留门,进出使用梯子。

这样固然安全性高,却造成了许多麻烦,譬如着急回家时进出问题,还有搬运物资不便。

陈舟和鲁滨逊不同,他的物资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源源不断送达的。

15天一次神秘奖励,万一再送来一件集装箱那么大的货物,想放回窑洞中,没有大门咋办

无论是从墙上吊到墙另一边,还是直接垫高墙外土地,形成一个坡度,亦或是拆掉一截围墙,都过于麻烦。

除便利问题外,陈舟还考虑到,窑洞遭受进攻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高。

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垒砌围墙上,即使把它建设得固若金汤,也充满杞人忧天的嫌疑。

换位思考,假设他是土著,侥幸在食人仪式中躲过第一波攻势,鼓起勇气追击可怕的敌人,随即眼睁睁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伤亡惨重,心里肯定恐惧万分,该落荒而逃了。

就算登岛的土著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且当日大部分改进版燧发枪都出现故障,没对土著造成应有的杀伤,让他们占据人数优势,展开追击。

按陈舟的猜想,土著顶多也就追到山顶。

至于深入不熟悉的领地,看到坚固的建筑物还硬着头皮进攻,那是野兽都不会做出的选择。

哪怕他一时不慎,把部落首领最钟爱的小儿子给宰了,这种事都不会发生。

而且窑洞建设在岛屿深处,最初挑选位置的时候就选了个背阴的所在,绝非一眼就能看到的开阔场地。

上山路又份外坎坷,不管是从岩滩出发还是从东北角的沙滩出发,路途中就能消耗掉不少体力,土著没理由跟他死磕到底。

在他看来,与其纠结于一扇不知道会不会被攻击的门,还不如多练练枪法,免得到时候一紧张打不中人。

……

当然,虽然推断土著一路追到窑洞的可能性极低,为自己的小命着想,陈舟还是做了一些补救措施。

比如大门的材料,他就使用了镶铁皮的厚木门。

那是整艘帆船上最大最结实的一扇门,当初搬运时了好大力气,经过重新修复、上漆、钉铁皮后才重新上岗。

在平台外侧一圈,他还架设了交错的拒马。

这些拒马全都使用非常粗壮的木头制造,头部削尖朝外,仿佛摆出防御姿态的刺猬,一致对外,可以在敌人进攻时为他们增添不少麻烦。

……

垒砌围墙和铺设地砖都是大工程,从六月开始,陈舟每天都在搬运石材和白泥。

旱季的燥热给建设提供了些许助力——白泥干得够快,工程的进展也能随之加快。

施工期间,他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尝试。

比如说挖掘一口水井,以期能实现自给自足,长期固守窑洞,只要食物充足就能打持久战。

但很遗憾,由于海拔太高,加上山体岩石较多,他又没有开凿坚岩的工具,水井挖到两米深便被迫停工——

再比如说,修建一条暗道,在防线失守时偷偷从暗道中溜走。

这个想法倒是有可行性,然而工程量实在太大。

平台周围全是较为平缓的山坡,要通往足够远足够安全的地方,起码要挖掘一条长500800的地道。

乐观估计,至少也要两三年才能挖通。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造几台床弩,增加防御设施的杀伤力。

架设在高处的重弩别说对付身无片甲的原始土著,就是面对一身板甲的铁罐头,也有十足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