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小黑盒(第2页)
因雨势太大,整个包装盒的表面不断从上往下淌着雨水,摸起来又湿又滑,使人难以下手。
担心包装盒内有怕雨淋的物品,尽管迫切地想知道周年奖励到底包含了哪些物品,陈舟却不敢直接拆箱。
强按捺住好奇,将遮阳伞插在沙滩上,为礼盒遮挡雨水,又命令来福不准离开伞下。
系紧草帽的带子,陈舟独自走进雨幕中,将木石墙拆开一个口子。
随后他又跑到山下营地——推车就放在那里。
忙碌了一个多小时,顶着大雨,陈舟把礼盒送进了山下营地中的大屋。
找了块帆布擦干净塑料膜上的水珠,掏出匕首,在来福的注视下,他直接开箱。
塑料制品在17世纪是难得的珍宝,陈舟小心翼翼,在尽量保证塑料膜完整的前提下,将其取下。
塑料膜的保护下,还有一层布料包装。
这层布料与塑料膜同色,上面印着相同的椭圆形图案,看起来像是鸟蛋或者鹅卵石,黑黢黢的,令陈舟摸不着头脑。
“没听说哪种象征祥瑞的图案是这种形状的,难道是我太孤陋寡闻”
一边吐槽着这块奇怪的布料,一边将其扯下,两层保护下的神秘奖励终于重见天日。
此次奖励主打一个内外一致,两层黑色包装内部,竟是个半透明的黑色亚克力方盒,从外面隐约能看到盒内装着许多件物品。
盒子的盖子并不在顶部,而是在侧面,打开塑料门,陈舟看到的第一件奖励是一袋大葱种子。
“卧槽!”
怕这袋种子突然消失一般,陈舟手速飞快,迅速将种子掏了出来,紧攥在手中,倍感欣喜。
葱姜蒜辣椒,四样做菜常用的调味料,到今时今日,总算集齐三样了。
至于还未获取到的姜,其实他并不是很喜欢那股味道,做饭炒菜时即使没有姜也无所谓。
只是姜不仅是一味调料,作为药材,它能祛风寒,和红熬制成姜汤还能发汗暖胃,陈舟曾听老人讲,吃海鲜中毒也能用姜解毒。
从这个角度看,姜的实用价值比葱要高许多。
不过既然此次奖励中没有姜,他也只能默默接受,反正都是好东西,送来哪样他都不嫌弃。
把大葱种子装进背包,往箱内一扫,视线略过放在箱侧的金属双截棍,陈舟看到了一个占地面积最大的古怪盒子。
这个盒子表面没涂漆,却泛着一种格外精致的镜面光泽,看起来并非金属,又不是塑料,给他的感觉与地球上的材料格格不入,反倒像是如纯蓝地狱一般的未知材料。
“大礼包里也有解密”
疑惑地挪开裹在包装内的其它几样奖励,陈舟把这个盒子抱了出来。盒子纯黑,其上没有任何标识,只在侧面开了一个长方形口子,在开口旁边有一个微微凸起的按钮。
“看起来,也不像是个谜题呀!”
抚摸着光滑的盒子,看到按钮,陈舟不由想要按一下,看看盒子会有什么变化。
“这玩意不会是个恶作剧陷阱盒吧,按完按钮后,突然弹出一个拳头给我一拳……”
揣测着时空管理局的想法,他轻轻按了一下按钮。
纯黑的盒子顿时发生变化,自按钮处泛起一圈圈涟漪,同时开始微微摇晃,吓得陈舟连忙把它放到地上,唯恐它突然爆炸,或是像变形金刚里的变形收音机一样,变成人形攻击他。
就连情绪稳定的来福也因黑盒子的异常紧张起来,对着它大声吠叫。
摇晃大约只持续了五秒,盒子侧面的长方形开口便吐出一块漆黑发亮的砖头,落到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随后,盒子再度恢复死寂的状态,静静摆在地上,失去了所有活动迹象。
“五秒就完事了”
陈舟走上前去,先拍了拍黑盒子的顶部,见它确实没有异动,才拾起地上的“黑砖头”。
仔细端详一番,他觉得这块棱角分明的古怪“砖头”应该是煤,而且是含碳量和发热量较高的优质无烟煤。
在寒冷的内蒙农村,烧煤取暖依旧是大多数人家的过冬选择。
木柴燃烧时间太短,冬季太漫长,想靠木柴撑过一整个冬天,消耗的柴火将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而且村中闲不住的老人为数不少,毗邻村庄的小树林里的碎树枝和死树都要抢着捡,去得晚了,说不定啥都捡不到。
每到10月份前后,村里便开始大量购入煤炭。
内蒙的煤炭储量不少,但大多都是含碳量和发热量低的褐煤,每吨只能卖400500元。
近几年交通便利,时常有人去村里宣传含碳量较高的褐煤,或是质量更好的无烟煤。
优质褐煤的价格通常在每吨800元左右。
无烟煤的价格就更昂贵了,据陈舟了解,最高能达到1600元一吨,稍差一点的,也要1400元左右。
在农村里,基本没有人舍得烧无烟煤取暖,但水泥厂中,煤炭可不是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