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礼物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人认为战争和祭祀是与神明交往的礼节,事关天命。

在那个落后的时代,盛大的祭典既是对鬼神的信奉,亦是团结民众,树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

所谓家国情怀和身份认同感,正是在一次次的盛大祭祀,在礼节与圣人哲人所传的精神传承中渐渐形成并完善的。

现代社会其实已经远不如古代那般重视祭祀,但不影响陈舟知晓祭祀的重要性。

或许在开始祭拜前,他心中有过很多恶趣味的念头。

但一进入预设的祭祀流程,伴着响亮的枪声,伴着身上盔甲的金属磨擦声前进。

伴着厚重的庙门被推开,那尊笼罩在光明与黑暗交接中的威武神明亮相,就连他这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也不由自主地陷入肃穆的气氛中,变得沉默严肃起来。

这份沉默一直持续到两名土著跟随他回到窑洞,才被他主动打破。

……

“你们可以去完成今天的工作了。”

穿着铁浮屠往返山洞,即使今日是在清晨出发,并非每日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也把陈舟闷得够呛。

摘下头盔,匆匆抛下一句话,他便迫不及待地返回窑洞,去换日常装束了。

……

两名土著莫名其妙被唤醒,莫名其妙地参与了一场祭祀,参拜了一个从未拜过的神,又莫名其妙地回到了他们的小木屋。

本以为要迎来一场残酷的战争,直到陈舟放话让他们自己去干活,他们还有些恍惚。

目送陈舟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窑洞,多多鲁挠了挠头,轻轻碰了碰身旁的阿豚。

“你说,是不是昨晚吃完饭,今天才去拜神,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阿豚摇了摇头,推开木屋的门,匆匆去换他未洗的旧衣服。

“我不知道,多多鲁。

但是我真的很害怕……”

安逸的生活,充足的食物,待人和善的天神,这些他从未拥有的奢侈品已经使他对这里的生活产生了依赖。

如果可以的话,阿豚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这里,种他的地,放他的羊。

当然,若是偶尔能举办一场昨晚那样的宴会也是蛮不错的。

天神教会他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

许多事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的,无论是种地,还是放牧都是如此。

阿豚相信,只要他肯努力,早晚有一天,他也能做出昨晚那般的饭菜。

……

回到窑洞的陈舟尚不清楚这场祭祀成不成功,他只知道作为祭司的他着实累得不轻。

铁浮屠内的皮衬已被汗水打湿,随着温度升高,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汗酸味儿。

“看来还得把这些皮衬洗一洗。

不过皮制品又不好直接用水清洗,只能搞点洗衣粉沾上白酒刷一刷,真是麻烦。”

将盔甲挂在盔甲架上,陈舟特意敞开了窗户,让这具被“腌入味”的铁浮屠通通风,散散味儿。

……

土著能够帮他分担大多数琐事后,他的确获得了更充裕的时间,却也能感受到,每一天都不像从前一样充实了。

人的身体一旦闲下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脑子,思考将来或是回顾过去。

所谓伤春感秋,多半都是太闲导致的。

陈舟倒不怕自己闲,谁都不会觉得不用干活是一种负担。

他只是怕自己想的太多,便开始怀念现代生活。

才在岛上过了两年多,这时候就开始怀念现代生活,往后的二十多年,非得把他熬疯不可。

……

如今,乏味重复的工作有人代劳,他的自由得以解放,不用再被束缚在农田与羊群之间。

思前想后,他觉得这份自由不是让他整天在家里躺着,等着作物成熟,然后胡吃海塞混过剩余时间的。

而是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更随性的去安排工作,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

不过眼下陈舟觉得最应该解决的还是土著的教育问题。

他打算为土著专门编撰一本实用教材。

这本教材的内容包括岛屿上常见的动植物名称,大自然造物,诸如山川、河流、风雨、日月等词汇的发音和书写。

还有耕种、畜牧的一些高级知识,也将被写在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