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烧炭窑(第2页)
他们还未学习到汉语中这两个词汇,并不知道这两个发音相似的名字代表着什么,却不影响得到新名字后两人的欢欣雀跃。
两名土著以远超往常的速度迅速掌握了自己的姓名,并对着同伴呼喊起来,得到答复后更是满脸笑容。
完全熟悉读音后,他们还恳求陈舟教他们怎样书写自己的名字。
在拿到陈舟亲笔书写下“星期六”和“星期日”的白泥板后,没有纸张的两人忙完工作后,纷纷蹲在地上拿起木棍歪歪扭扭地练习起自己的姓名来。
见到此景的陈舟表面只是轻轻一笑,心中却有种暖暖的感觉。
他可以感受到两个土著少年对待他宛若对待父亲,或是更尊重更信任的人的那种感情。
只是食人土著这个身份使他不敢全然相信他们,就像书中鲁滨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信赖星期五一样。
想要表明自己的忠诚,除了和平时期的尊敬和顺从,更需要战争时期,用流血与牺牲证明自己的武勇与为主赴汤蹈火的气魄。
……
进入新一年后,陈舟只在1月3日和1月18日带领土著前往了两次沙滩,领取他的第五十五次和第五十六次神秘奖励。
这两次奖励的亮相远不如上次铁浮屠带来的震撼大,都是小小的纸盒。
第五十五次奖励发放的纸盒中装着一双精致的户外手套,还是个防风保暖款。
岛上热得要死,陈舟根本用不上这种手套,便把它放进了木箱中保存。
第五十六次奖励的纸盒稍大些,里面是一双运动鞋,恰是双适合夏季的鞋子。
但令陈舟恼火的是,这双鞋的尺码比他的脚小了三四号,就算他卯足全力,也穿不上这双鞋。
倒是两个土著的脚,仿佛都是为这双鞋而生的,打眼一瞧就能看出来,鞋子穿在他们脚上正好。
不过元旦刚送过礼物,这双珍贵的鞋子就算符合土著脚的大小,陈舟也不会轻易送出去。
再者说,鞋只有一双,土著却有两个人,总不能一人穿左脚一人穿右脚吧!
他只能默默将鞋存下,暗自观察两名土著的表现,待他们二人中有一人立功或是有极为优异表现的时候,再把鞋包装成神赐之礼送给他们。
……
其余一个多月,他放心地将庄稼和羊群托付给星期六和星期日,自己除了晚上编撰教材,偶尔教两名土著写字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烧炭窑的建设上。
在烧炭窑的选址方面,他就耗费了足足两天时间。
起初他想把烧炭窑建立在距离窑洞较近的地方。
后来他一琢磨,烧炭窑工作时的烟尘太大,一来对身体不利。
二来升腾起来的烟气就如同一盏指示灯,很容易暴露窑洞的位置。
他最早选择将窑洞建立在这个背阴处,就是为了找个足够隐蔽的地方躲避潜在敌人的攻击,如今再搞这么一个“烽火台”,岂不是自相矛盾。
除污染和烟气外,背阴处还有个缺陷——通风差,不够干燥。
大风一般都在阳坡吹动,通风差不利于窑内燃烧,而更加潮湿吸水的土壤也会影响烧炭的质量。
四处找寻,陈舟最终将烧炭窑的建造地点安排在了距离碎石堆不远的阳坡下方山腰。
那里土地干燥,且距离白土极近,省去了许多搬运建材的力气,同时碎石堆离森林近,砍伐木材后可以直接运到窑旁堆放,有利于生产。
至于通风这一要求,碎石堆那边也完美符合。
……
正式开工前,陈舟按照制造土砻水碓的经验,在选址不远处先行建造了几个小型烧炭窑,通过实验来了解怎样才能建造出合格的烧炭窑。
建造烧炭窑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第一步是挖坑,挖一个足以容纳木材的深坑。
第二步就是用砖石或者夯土建造窑壁了,这个窑壁要足够厚实,才能经得住焚烧,同时不易被风雨所损毁。
待窑壁搭建好后,就该在窑后壁开烟囱,从深坑中延伸至地面了。
尤为关键的结构,一个是用于点火的火塘。
它位于窑前部,位置较低,低于窑底,在这里点火可以直接引燃上方的木材。
另一个关键结构是窑顶预留的通风口,它是用来观察火势,了解窑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