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八月(第3页)
那些大工程,最快也要在五六年后才有机会动工,待到实现,可能要等十多年后了。
……
当然,虽然不能立即建设,对于居民区和港口的设计,陈舟还是打下了不少腹稿。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排水系统和防洪涝系统。
由于岛屿位于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孤悬海外,经常受到强降雨影响。
为了避免洪涝摧毁居民区,影响生活,在建设道路和下水管道时,必须预留较多的兀余度。
就算无法应对五十年一遇的风暴,至少也要能撑过平常的暴风雨后,使路面少有积水,不影响交通。
……
土著们的新木屋和逼仄的员工宿舍差不多,分成两个四人间,还搭配了一个小厨房。
与星期六星期日的居所比,这两间木屋虽宽敞许多,但却没有明亮的窗户,更没有精致的家具,平时想见光只能敞开门。
除此之外,木屋内的床铺上也没有被褥,土著们晚上只能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入睡。
而且木屋的屋顶虽然铺了两层木板,垫了一些混合碎草和阔叶,却不能保证可以抵御长达一个月的强降水的冲击。
说不定到了雨季末期,这三间小屋就要开始频繁漏水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雨季已经开始,直接建造木石结构的房屋工期太长,眼下能给土著们一个差不多的庇护所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土著们对于有屋顶的新家也很满意——
白分配的房子,就算窄小些,也比原部落中的居所住起来舒服多了,更远胜露宿荒郊。
……
山坡上被清理出的土地面积比三间小屋大得多。
从上往下俯瞰,一大片发黄发褐的光秃秃的土壤间只有三个方方正正的小木屋,倒显得孤零零的,仿佛某个隐居世外的小聚落了。
……
小屋堪堪在暴雨降临之前建好。
正式步入雨季后,土著们的生活节奏受到气候影响,也变得舒缓轻松了。
七名土著的工作区域从山峰两侧转移到了环窑洞一带。
除了日常辅助星期六和星期日工作外,他们还得“上课”。
……
陈舟预先编撰的教材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每天上午忙完工作,到了下午,七名土著便会一齐来到种着葡萄的小木屋中,接受星期六的教育。
从最基础的拼音学起,他们一边掌握着汉语词汇,一边通过实践验证农耕方面的知识。
陈舟锻造之余,偶尔会去小木屋旁听,在星期六讲课时,指出他授课的不妥之处,或是为众人补充更多细节。
……
事实证明,星期六在当老师这方面颇有天赋。
他较为温和有耐心的性格以及细致的观察力能使他更敏锐地发现七名“学生”的困惑。
将陈舟传授给他的知识再传授给土著时,他也能讲的极为细致。
就连“批改作业”环节,他也能表现得像个真正的老师,针对每一名土著的缺陷给出恰当的建议。
而且相对陈舟,星期六还有个优点——他通晓土著语。
靠着“两条舌头”的优势,星期六能更快更好地教导土著,使他们尽早掌握知识,并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