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十一月(第2页)

陈舟觉得,自己手握远超这个时代的武器科技和资源,假如真在占据主场优势的情况下,被敌人打到家门口,那也不用混了,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得了。

他摸清神秘奖励的规律后,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在血与火的这条道路走下去,就是因为他有自信——

拥有领先整个时代四百多年的科技水平,加上源源不断送抵岛屿的物资。

只要他不在此阶段直接跟大航海时期的几大势力撕破脸,老老实实地闷头发育十几年,就不可能输。

……

选定建厂地址后,陈舟又专心钻研了大半个月,设计工厂结构,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翻阅爆炸器材简易生产法,并从中筛选最紧要,对材料要求最高的几种生产器材,准备优先建造。

同一时间,土著们转移到了选定的地址,开始清理坡上的乱石,砍伐植被,为后续的建设做准备工作。

……

重新进入旱季后,岛屿又陷入了阳光明媚的气氛中。

近海也变得风平浪静,就算有降水,也是淅淅沥沥一小场,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使陈舟在加紧学习,研究怎样建设工厂的时候,心中不由产生一种紧迫感——

在未得到确切消息之前,他真的很怕西班牙人到来。

此时的岛屿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防御设施或者人手,都处于一种极度不足的状态,若在此时遭到攻击,哪怕勉强抵挡下来,也会造成人员伤亡,耽误工期,这是最致命的。

那个棕发佬的尸体吊在绞刑架上,时间太久,已经腐烂成了一具挂着几缕毛发的骷髅。

每当陈舟返回窑洞查阅资料时路过那里,总会觉得这个吊在上面的骷髅正默默注视着自己,仿佛在说,我的同伴很快就会为我报仇。

于是些许焦虑爬上了心头。

……

在这段紧张的准备时间中,陈舟得到的最大慰藉就是一次次送抵海岛的神秘奖励。

10月15日的一大批黄铜,彻底解决了弹壳原材料的问题,并且让陈舟看到了手搓蒸汽发动机的希望。

10月30日的一大批红砖,则解决了石砖砌墙难度高,且不够规整的问题。

这一次次奖励就如同强心剂,为陈舟钩勒了一张美好的前景图,使他能够克服焦虑,一步一步稳定地前进。

……

可以说从九月末到十一月,土著们的生活基本就围绕工作和学习展开。

陈舟通过自己的研究,加上在现代工地以及其他途径的见闻总结出了一些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搭建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都慢慢地教授给了土著。

除此之外,文化课和语言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别说土著,就连星期六这个“老师”都得经常秉灯夜读,接受陈舟的进一步教育。

这次俘虏的七名土著都是成年人,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远不如星期六和星期日强。

从被抓到十一月,已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汉语学的还是不太好,日常交流勉强够用。

若是让他们描述的细致点,或是跟他们说话时语速快一点,有时他们就大脑宕机了,不是含糊其辞,就是完全不懂,经常弄得陈舟一肚子火。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土著虽然脑子不够用,身体协调性却很强,而且耐力惊人。

搬个砖、挖个坑、和个水泥,或者绑绑钢筋这种活,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掌握,甚至青出于蓝,看得陈舟总是默默感慨——

这么会干活,你不做苦力谁做苦力

……

当然,枯燥的生活中,还是能找到几件值得一讲的趣事。

比如陈舟心心念念的下海打捞一事,刚进入旱季没多久就正式施行了。

第一次下海,陈舟没敢亲自上阵,只站在沙滩上拿着望远镜观望。

带队的是潜水能手星期六,除了他以外,独木舟上还有两个专门划船的,以及另外两个潜水经验丰富的捕鱼能手。

星期六带着陈舟绘制的火炮造型图,独木舟上放了一捆钢丝绳,还有一个用羊皮制造的充气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