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1663年(第2页)
……
如此锻炼了将近一个月,随土著们的木匠活儿共同增长的,还有他们皮肤的颜色。
原本受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土著们的皮肤已经从深褐色向黄色慢慢转变了。
哪曾想,开始学木匠技术后,被迫整天在外面挨太阳晒,他们的肤色竟又变了回去,不仅如此,反而比之前还要深一些。
……
工作、学习,还有不时的放松。
土著们渐渐变成了星期六和星期日曾经的模样。
他们开始习惯用汉语交流,开始适应大麦、大米和面粉的味道。
有的人爱上了辣椒、有的人吃面条的时候必须得生嚼几瓣大蒜,有的人独爱茴香的特殊香味儿,还有人喜欢薄荷……
从陈舟那里,他们学到了木石建筑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居所中。
……
从前一片荒芜的坡地,如今已被清理的十分平整。
浅黄色的地面上,只能找到些许刚发芽的嫩草,从东往西望去,尽是一片平坦的土地。
高大的遮雨棚内,堆积如山的建材基本未动,只在那里静静等待着需要它们出力的那一天。
在遮雨棚不远处,有几方待遇稍差,直接露天堆放的建材——
原木、木板、石砖和白土。
……
为了将这些东西,尤其是白土运到这里,陈舟和土著们可是费了好一番力气。
土著们负责修路,把从乱石堆到山下营地的小路拓宽,铲平,填补沟壑。
陈舟负责制造更多推车。
輮木技术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加上他不算差的木匠活儿和锻造技艺,打造出来的手推车轱辘圆,车轴结实,推起来省力,殊为好用。
人力不够,陈舟甚至还想到了用畜力运输。
为此,他前前后后制造了好几种型号的畜力车。
包括牛车和羊车。
但西门塔尔牛未绝育,且从小就没干过农活,脾气又犟,很不听使唤。
把它套在牛车上,心情好了走两步,心情不好就杵在原地,任你打骂,一动也不动。
要是把它惹急了,虽然不攻击人,却也扭头就走,带着牛车,说不准就跑到哪去了。
与之相比,奶牛的脾气倒是好不少,像个适合拉车的好家畜。
然而它已经怀上了小牛,担心这“畜牧业的火种”胎死腹中,或者更严重些“一尸两命”,陈舟只能放弃用牛拉车。
……
至于羊拉车,初步尝试倒是成功了。
三头劁过的公羊,都被锯了犄角,同放牧土著朝夕相处,脾气都不赖,拉起车来也算听指挥,起码不会乱跑。
不过羊的力量怎么比得上牛,三头公羊,拉陈舟这种体型的人,拉两个就已经是极限。
拉身材瘦小的土著,顶多也就能拉四个,运载能力有限。
而且这些羊还有个致命缺陷——只认放牧土著。
换个人赶车,这三头羊就容易内讧,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有的向前有的后退,走着走着还会跑到路边吃草。
……
放牧土著管着羊群,自从陈舟和其他土著搬到建厂的山坡处后,所有牛羊基本都由他一人照料。
除此之外,山上庄稼地、甘蔗地、阳光房中葡萄有没有病虫害,山东北角沙滩有没有异常,这些事放牧土著都要看顾。
让他放下肩上的担子去赶羊车,只为了运输两三百斤的白土,陈舟觉得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认真考虑过后,他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畜力运载的想法,将那辆牛车停在了绞刑台旁。
如果以后再用上这车,可能要等到小牛犊出生了。
若是公牛,从小训练,或许能成为一头不错的耕牛。
但牛怀孕要足足280天才会诞下牛犊,将近一年的时间,待牛犊长大,又要一年时间。
陈舟觉得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牛身上,还不如督促土著勤加班努力,多推几车白土靠谱。
……
在木板白土等建材下方,便是陈舟和土著们的生活区。
这里曾经长着几棵大树,现在树都已被砍倒,就连树根都被挖了出来,丢在一旁。
生活区内最大的那栋房子是陈舟的。
房屋占地面积足有一百二十多平方米,造型为典型的欧式风格——
倒不是陈舟不喜欢中式建筑,实在是中式榫卯工艺太过复杂,远不像欧式小别墅那样简单。
而且仿古建筑搭建起来耗时太多,眼下他的时间很紧张,不想有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