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蛇吞羊(第2页)

 

雨前钓鱼,尤其是暴雨前钓鱼,空军次数最多。

 

……

 

在小湖边缘的巨石上撑起遮雨伞,陈舟从背包中取出了星期六为他准备好的饵料。

 

作为他的私人“后勤大队长”,星期六对处理他的个人事务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

 

平时洗个脏衣服,做顿饭菜或是帮陈舟跑个腿儿,传个话,以及煮制大麦,挖蚯蚓捉虫子做鱼饵这种事,从来不用单独交代。

 

有眼力见儿的人会自己找活干,陈舟就满意星期六这一点。

 

当然,这些活也不全是星期六自己干完的,除了洗衣服做饭这种比较私人的事之外,煮大麦和挖蚯蚓星期六完全可以找土著帮忙。

 

雨季土著们工作量大减,腾出些时间帮“老师”干点活儿不算什么,毕竟学习上的事还要倚仗这位老师呢。

 

再者说,以后万一犯点错误啥的,星期六这个首领的亲近人也能帮他们说说好话。

 

面对星期六分派的任务,从没有土著拒绝。

 

人情世故这种东西,只要人聚集得多,且都不傻的话,总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

 

搅拌好掺有一种小蝇虫的熟大麦,陈舟先打了个窝。

 

其实雨天打窝没什么必要,这里可是难得的“钓鱼圣地”,资源丰富到现代钓鱼佬难以想象。

 

在鱼活跃期,别说不打窝,就是不往鱼钩上挂饵都能钓到鱼。

 

不过这大麦都煮熟了,若不打窝,用不了两天就会变质,不用白不用。

 

“就当是给失去亲人的鱼一笔抚恤金。”陈舟这样想。

 

……

 

大手一挥,洒下的大麦便使得本就富含有机物的水层表面成分更加复杂。

 

经多次实验选出的小蝇虫特别受鱼欢迎,它们的尸体粘在大麦粒上,落入水中散发出阵阵腥气,引得鱼群争先哄抢。

这时候,别说甩钩钓鱼,就是拿根长一点的抄网都能把鱼捞上来。

 

水中翻腾的鱼群引起了湖畔青蛙的注意,陈舟刚到时仅有几只青蛙呱呱乱叫,待鱼群活跃后,顿时带起了一片蛙声。

 

放在两年前,来福肯定要跟这些聒噪的东西打一架,再不济也会吠叫几声以示不满。

 

现在,它只是卧在遮雨伞下,懒洋洋地瞥了青蛙鸣叫的方向一眼,不耐烦地甩了甩尾巴,甚至都未起身。

 

……

 

正如陈舟总结的经验一样,下小雨的时候正是鱼性情活跃时,他没坐多久便接连钓上了几条小鱼。

 

新鱼竿用起来很是顺手,放线收线都很丝滑,可见贵有贵的道理。

 

陈舟觉得,用上这根新鱼竿后,再让他换回钓鱼大礼包中的劣质鱼竿,恐怕很困难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就像现在享受着星期六和星期日帮忙打理生活琐事,由土著分担农耕和畜牧方面的体力活。

 

若是让他再回到自己辛辛苦苦,一年365天无休,整天闷头耕作,频繁往来于大山两侧查看羊群的时候,他肯定也接受不了。

 

……

 

陈舟来之前,岛上别说有人钓鱼,恐怕就连捕鱼的人都没有。

 

这里的鱼群保持着原始风貌,不仅大体型的鱼多,鱼的智力水平也不高,根本不认识鱼钩。

 

最开始钓鱼的时候,陈舟还以为自己是个钓鱼天才,随随便便就能做到钓鱼佬奢望的“连杆”。

 

后来他发现,“连杆”这种事在这里根本就是稀松平常。

 

别说他这个在钓鱼吧天天水经验的“云钓鱼佬”,就连从来没接触过钓鱼的星期六星期日拿起鱼竿都能连着钓上十几条。

 

更夸张的是,哪怕没有专业的钓竿,只往湖边插根长树枝,往树枝前端栓根藤条,再把藤条末端削成钩状,都有鱼“上钩”。

 

老实说,那天看到挂在藤条上的鱼时,陈舟差点道心破碎。

 

他实在想不明白,用这种离谱方式都能钓到鱼,为什么自己有的时候还能一坐几个小时一无所获。

 

不过钓鱼这事,就是有时收获有时空手而归才能给人别样的乐趣。

 

陈舟最终以“钓不上鱼是在积攒功德,下次神秘奖励的价值一定会提升”这样蹩脚的理由抚慰了自己受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