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工厂
白日在坑内工作时,土著甚至能感受到热气从土壁和地面上流动,烘暖他们的身体。
喜阴喜潮的昆虫根本受不了这种环境,早就逃之夭夭。
……
经过测试,陈舟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并未受到影响,但为求稳妥,他还是命令土著从河中挖取一批沙砾,平铺在了基坑底部,然后压平。
毫无疑问,这又费了几天时间。
在基坑垫层施工完成后,真正的重头戏开始了——绑扎基础钢筋,安装模板。
万丈高楼平地起,按照设计绑扎钢筋这一步便是重中之重。
无论如何,木模的误差都不能大于10。
陈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一步,在土著们绑扎钢筋的时候,他全程亲自监督,时不时掏出盒尺测量。
一旦有土著绑扎的钢筋不达标,不仅要拆掉重做,还要罚一道菜——
自从正式开工以后,土著们全都享受到了以前从未拥有过的好伙食,顿顿有肉有蔬菜有饮品,偶尔还能喝上两杯酒。
这种生活待遇使他们如入天堂,就算白天干活再累,晚上能吃上这顿饭也觉得值了。
尤其是肉菜,不是由陈舟亲手烹饪就是星期六炒制,配合辣椒、蒜等调料,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若是因工作失误导致失去这道肉菜,当晚被罚的土著看着别人吃饭,都能被馋得流口水。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
初次不达标的惩罚标准较轻,假如土著出现第二次不达标,乃至第三次检验不合格的情况,后果可就严重多了。
从第二次不达标开始,就有了连坐机制,不单是不达标的土著,其他人也要被罚去一道菜。
到第三次不达标,他们就要面对星期日的鞭子了,而且是所有人一起面对。
在这种赏罚严明的规矩下,所有土著在努力干好自己活的同时,都会自觉地监督同伴。
尤其是其中几个活干得最漂亮的,为了保住晚上的那道肉菜,他们恨不得自己会分身术,变成好几个帮同伴干活。
……
不过虽然每个土著都想把活干好,但大家都是第一次从事这项工作,毕竟不熟练。
刚开始绑扎钢筋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犯过错。
接连好几天被罚去肉菜,挨了两次皮鞭后,土著之中才产生几个能把这活干好的“大工”。
待那些不熟练的土著在这几人的带领下,慢慢增进技术,能做到0失误后,工作进度才快了起来。
……
由钢筋编织的骨架矗立在了17世纪的孤岛上。
它漆黑的外表,整齐的方格,宛如一座来自未知世界的祭坛,令人心生敬畏。
莫说土著。
当庞大且端正,毫无艺术美感,只有一种敦实感与工业感的工厂框架在落日的余辉中投下阴影时,就连陈舟这个现代人看的都有些痴了。
钢筋混凝土森林,代表着现代社会的冷漠;
代表着车水马龙的匆匆;
代表着快节奏生活,雾霾与朝九晚五,代表着生活的压力与亚健康。
它仿佛一个毫无生机的巨人,将所有个体都拥抱在怀中,用一个个小小的方块,房贷、车贷、养育孩童、赡养父母将人束缚起来,汲取希望与自由。
陈舟曾经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毫无欣赏之意。
因疫情辞职,回到老家去水泥厂上班之前,他就在西北的一座大型企业上班。
那企业距离城市极远,单独构成了一片建筑群。
每天下班,他都独自返回宿舍——
一栋栋一模一样的,笔挺的灰色高楼,使人感受不到世界的缤纷多彩,只能浸没在枯燥的生活中。
从建成到废弃,它们坚硬的身躯沐浴着风雨,被时光摧残,仿佛一直都未改模样。
陈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从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找到值得欣赏和怀念的东西。
但在这里,在这被时间相隔,遥远到看不见家乡丝毫影踪的地方,他推翻了自己曾经的想法。
现代设施的便利、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坚固带来的安全,以及最重要的——熟悉感。
这些都是陈舟独自住在窑洞中曾经憧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