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岁月神偷

第二十七章 用心(1)(第2页)

 

“这....”黄子澄顿顿,最终跟着叹息,“哎!”

 

“先生立身清正。”

 

李景隆举杯,笑道,“所以李某今日有个不情之请。”

 

黄子澄下意识的举杯,“不知公爷.....?”

 

“请先生让李某,对先生行师长之礼!”

 

嗡!

 

顿时,酒席之上就跟开锅了似的。

 

而黄子澄也是举着酒杯,呆呆的愣在原地。

 

大明朝开国六公之一,三代追封王爵,世袭罔替的曹国公,竟要拜自已为老师?

 

他已不是矜持,而是直接被震住了。

 

而旁人看着的他眼神,满是羡慕。

 

“李某知道!”

 

李景隆继续大声道,“以先生之淡泊的性情,定然不愿意同李某有师生之情。这倒不是说您看不起李某,而是因为您为人谦虚醇厚,不愿意结交权贵。”

 

说着,他笑道,“所以,李某也不拜师,但李某日后,不免会有做人做事上的难题,来请教先生。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曹国公太会说话了!”

 

黄子澄心头微稳,暗中想道。

 

他明白李景隆这是在抬举他,但他眼下就是无法拒绝这种抬举。

 

一名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对他如此尊重。这已经不单是他的荣幸了,往小了说是东宫文官们的胜利,往大了说是大明所有文官的胜利。

 

历朝历代都是以文御武,只有眼下的大明,勋贵鼻孔看人,张口就是遭瘟的书生。

 

如凉国公蓝玉那般,连当朝的尚书都敢打。

 

可现在贵如李景隆这样的世袭罔替的开国公爵,却对文官们主动表示,我们武人太轻浮了,太不知好歹了,要多跟您这样的忠臣孝子学习,这不是胜利吗?

 

而且曹国公李景隆的这番抬举,对他黄子澄的身份,更是一种无限的拔高。

 

文人靠的是什么?

 

名声!

 

他黄子澄现在有辅佐储君的好名声,所以是士林的翘楚。

 

而再有了李景隆这般权贵的尊崇,那日后入阁为相,就比别人更多了几分资本。

 

“公爷您太客气了!”

 

想到此处,黄子澄开口笑道,“在下一介腐儒,何德何能让公爷如此看重?你我二人同朝为官,公爷不弃,在下自当视公爷为友!”

 

突然,李景隆面色一变,放下酒杯,不住的摇头。

 

众人大奇,对于这份转变,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