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102章 调度敌军(第2页)

 “诸卿以为如何?”

 曹休想了片刻。用兵之道,哪有坐在家里就能将怎么作战全计划好的?还是要将军队拉出去、真真正正离战场不远,才能真的做出正确的调度来。

 曹休第一个发言:“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曹真也说道:“臣附议。”

 四位侍中及中护军蒋济也连连称是。

 曹睿缓缓起身,右手按住腰间悬挂的剑柄,眼光看向众人:“朕意已决,元月元日在寿春祭天改元,随即出兵南下。”

 台下八名大臣纷纷起身拱手行礼:“愿陛下旗开得胜,扫灭叛贼!”

 虽然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可十几万人规模的作战,还有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安排。曹睿一刻也不想耽搁,继续嘱咐起来。

 曹睿双手向下压了压:“都坐,都坐。朕还有话没有说完。”

 众人坐定后看着台上的皇帝。

 曹睿说道:“贾逵给朕的上表,朕也看到了。贾逵在上表中提到,无强口颇多丘陵水泽,大营修筑进度慢于预期,加之又可能有吴兵窥探,贾逵在向朕求援军呢。”

 “若算一下日子,贾逵的六千人到现在为止,夹石南北的工事应该修建完毕,无强口那边也应该修好了三个万人的大寨。”

 “大司马、大将军,卿二人以为应该派谁去援助贾逵?”

 曹休问道:“陛下,是只帮贾逵修无强口的营寨吗?”

 曹睿想了想说道:“不妨也同时将从寿春到夹石、无强口的道路也整修一遍,三百五十里的距离,每隔三十里设立一个补给营地、用以储存军资医药等物。”

 “至于贾逵那边,派五千人够吗?”

 曹休想了想说道:“贾逵那边已有六千人,按照进度的话,再派五千人确实够了。”

 “陛下,辅国将军刘若久在淮南,不如让刘若引着他的五千本部前往援助贾逵。而修建道路之事,不妨让兖州刺史王昶所率的五千兖州兵去做。兖州兵初临战阵、战力未必很高,做这等事也算是人尽其用。

 刘若乃是建安时就统兵的老将了,早年之间在夏侯惇的麾下,现在乃是属于曹休在扬州所统的外军。而王昶出身太原王氏,与先帝曹丕关系亲近,曾在洛阳附近任典农中郎将,算是文臣统兵。

 曹睿点了点头:“就派刘若和王昶去吧,明日出发,走之前让他们来见一见朕。”

 “诸卿,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元月元日出征之前,军令一律出自大司马府。祭天出兵之后,朕与诸卿同时随军南下,军令出于朕的总幕府。”

 “诸卿可有异议?”

 众人连忙表示遵旨。

 有异议?谁能有异议?皇帝自己要当主帅,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了。

 原本曹休还有一些要争当主帅的心思,但说句实话,随着寿春兵力汇集的越来越多,曹休自己心中也渐渐没底了起来。如今见到皇帝要总领幕府,更是绝了这个争主帅的心思。

 毕竟自己和曹真都在皇帝身边,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曹真更不用说,随皇帝统中军南下,已经心知皇帝要亲力亲为了,并没有半点别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