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77章 捕拿校事(第2页)

 王朗又问:“赵区是为何而死?你们两位可有判断?”

 吕昭与郑浑对视一眼:“禀王公,估计与文昭皇后当年被先帝赐死一事,多少有些关系。”

 王朗微微皱眉,显出些许担忧的神色。

 在从洛阳出发之前,曹睿明明白白的告诉王朗,此番让王朗去邺城是调查当年魏讽之事的,而并不是文昭甄后之事。

 魏讽死了十年了,为何要调查魏讽呢?

 当年曹丕为了能够成功继承魏王的位子,向身边臣子们做了许多承诺来换取支持。

 有一些承诺是明显兑现了的。

 比如钟繇当了太尉、陈群和司马懿做了录尚书事、吴质为河北都督,这些都是明面上看得见的。

 但看不见的那些,其实却都是隐患。

 比如崔琰和毛玠死了,他们在位十年间选拔了如此多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是些什么态度?

 比如王司徒之子王肃,就明显有为其老师宋忠打抱不平的意思。曹丕杀魏讽、株连了一串人,从当时看是达成目的、也震慑了许多臣子,甚至曹操都无可奈何。

 但又都得罪了谁呢?

 总而言之,曹睿此番让王朗来邺城的意思,就是搞清楚邺城、或者说河北,有哪些可能对皇帝存在潜在不满的人。

 以及搞清楚这些人是如何形成的。

 说白了就是排雷。

 王朗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大魏的初代三公,贾诩、华歆和王朗,其实曹丕任用他们的理由是截然不同的。

 贾诩为太尉,是因为贾诩作为曹操最关键的军事参谋,旗帜鲜明的一直支持曹丕为储君。

 华歆为司徒,是因为华歆作为朝廷中的道德楷模、天下名士,一直作为曹操与汉廷之间的沟通桥梁,还多次充当曹操和曹丕的黑手。

 而王朗为司空,则是由于王朗的经学造诣和行政能力。

 换句话说,王朗既由于经学造诣被士人尊敬、也作为魏国能臣负责实际事务,属于面子和里子双全之人。

 典型的能臣。

 王朗此番来邺城,其子王肃尚在家中。

 曹睿对王朗放心,王朗对皇帝也是自然放心,皇帝对官员的大方已经是出了名的。

 三人入了原本吴质的都督府后,叙谈了片刻之后,王朗又遣人将甄像唤来。

 甄像到达之后,王朗则是屏退左右,将吕昭和郑浑都请了出去,独自与甄像交谈。

 甄像朝着王朗行了一礼:“甄像拜见王公。”

 王朗面色和蔼的点了点头:“伯明,此番陛下派我来邺城,乃是回应你二月之时,向朝廷上表请求为文昭皇后修陵一事的。”

 “此事是你先提出的,你有什么想法?不妨一并与老夫说一说。”

 甄像见王朗如此和颜悦色,心中压抑多年的情感一朝得以回应,使其眼睛也开始微微泛红。

 甄像拱手说道:“禀王公,文昭皇后的陵寝在黄初二年之时,也只是简单的设在邺城以西三十里处、漳水以北的地方。”

 “在下认为,其一是要以朝廷之名为文昭皇后祭祀,其二是重修陵寝、使其符合皇后规制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