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112章 愈演愈烈(第3页)

 司马懿走上前去,拍了拍司马师的肩膀:“子元,你还年轻,趁着为父现在还能护着你,遇点挫折也是好事,以后行事能更谨慎些。”

 司马懿右手托起司马师的下巴,认真注视着他的双眼说道:“对于此事,若有其他任何人问你,嘴上可以认错,但心中一定切记你没有半点错!”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若是连自己都容不下,如何去容天下之事!”

 “是。”司马师连连颔首:“父亲的话,儿子都记住了。”

 ……

 下午时分,北宫。

 缺了一个司马懿,曹睿也不愿将剩下的曹真、董昭、卫臻再叫过来。

 此时的书房内,只有辛毗、陈矫、杨阜、王肃四位侍中。

 曹睿倚在躺椅上,揉了揉眉心,轻声说道:“廷尉问朕,是否可以依‘八议’来定罪。你们四位怎么看待此事?”

 刘晔走后,辛毗已经养成了第一个发言的习惯,拱手说道:“陛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八议,臣以为恐有滥用之衔。”

 “怎么说?”曹睿抬眼看向辛毗。

 辛毗说道:“按照刘孔才的观点,八议乃是在上面八种人犯了死罪之时、可以议论是否免死,流放以下时罪减一等。”

 “可这八种人也太多了些。”辛毗扳起手指数道:“亲、故、功、贵、宾,这五种都是有明确标准的。”

 “但是议贤、议能、议勤,贤能与否、有无才能、是否勤劳,这些评判起来未免太过主观,而且也有漏洞可钻。”

 曹睿轻轻点头:“辛侍中的意思是,将议贤、议能、议勤这三类删掉是吗?”

 辛毗点头:“这种没有明确标准之事,不宜列入律法之中。”

 “你们三人有何意见?”曹睿环视一圈。

 杨阜拱手道:“臣倒是觉得何必用这八议呢?若是陛下想让谁免死,赦了便是。”

 陈矫侧头看了杨阜一眼,插话道:“杨侍中,这两者还是不同的。”

 杨阜刚要回问,曹睿却指向陈矫:“先听陈侍中说完。”

 “是。”陈矫说道:“八议并非无用之举,而是将礼制用于律法的体现。所谓‘刑不上大夫’,乃是一种为天子笼络皇亲贵戚和大臣们的手段罢了。”

 见杨阜又转头看向自己,曹睿笑着摊了摊手:“杨卿看到没有!朕这个皇帝,也是要与勋贵大臣们搞好关系的。”

 杨阜沉默着点了点头,而这时王肃终于开口了:“若按陛下方才之言,只留议亲、议功、议贵、议宾就好了。”

 “皇亲贵戚、国家功臣、有爵之人、前朝后裔。若是要替陛下收拢人心,有这四类人也就足够了。”

 曹睿点头道:“八议变四议?倒也可以。”

 “那廷尉报过来的这个袁侃,能够得上‘议功’吗?”

 王肃拱手说道:“袁侃此人的父亲袁涣袁曜卿,确实于大魏有功。但能否够得上‘议功’,其实还要看陛下想不想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