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63章 猇亭?赤亭!(第2页)

 更何况,汉承火德、尚赤色。赤亭之名,似乎在冥冥中与炎汉相合。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驱动大军北伐陇右,无论进军或者退军都调度顺畅,其中大半之功是借助了汉中至陇右便捷的水利漕运。

 除了发源于天水郡内,经卤城、祁山可以直通阳安关的西汉水外,另外一条主要河流、就是发源于陈仓的故道水。

 这两条大河,正是嘉陵水的源头。后世将嘉陵水称为嘉陵江,而后注入长江之中。

 西汉水从西北向东南、故道水从东北向西南。两条大河汇集之后,顺流向南不过四十余里,就是汉中最东端的重镇武兴。

 而赤亭,就位于武兴以北,介于下辨与武兴之间的重要位置。

 西汉水可以通船,但江边道路并非处处都能行军。

 诸葛亮先前北伐之时,大军行进的道路就是沿武兴北上至赤亭,向西北进至下辨,再沿武都北上至祁山。

 总而言之,赤亭位于青泥水与故道水交汇的重要位置。扼守赤亭,魏军就无法从下辨来攻。

 是个如潼关一般的险要之地。

 可称险要之地的地形并不罕见,却往往因为人员和战争的调度时兴时衰。而赤亭,此刻就是被诸葛亮选中的地方。

 诸葛亮的中军大营,就驻在位于赤亭、故道水东岸的山间平地之上。

 杨仪手持魏延军报,徐徐走入了丞相大帐之中:

 “禀丞相,镇北将军魏延军报,魏军昨晚已从下辨逃离,斩获魏军骑兵一千有余,魏延所部损失不过一千。”

 诸葛亮盯着桌案上的舆图:“魏军显然已经知晓我军动向。接下来,就等魏军来攻了。”

 “武兴筑城的进展如何了?”

 “回丞相,赵将军在军报中说,武兴城在出兵之前就已修筑近半。再有五日,定然可以将城池完整修好。”

 诸葛亮点了点头:“五日,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了。威公,传令魏延,让他远远派出斥候、得知魏军来袭后第一时间传讯。”

 “若魏军太多,准他从下辨城沿青泥水撤回赤亭。让他自己依时局而定,本将并不为他设限。”

 “遵命。”杨仪应下后,却仍呆立原地不动,几瞬后方才问出话来:

 “丞相,属下想了两日还是不明白,为何不守下辨、河池两城,而一定要在赤亭扎营呢?”

 诸葛亮自从祁山回返之后,率大军进发到赤亭后、就干脆选在了此地驻守。

 手中的五万多军队,除了留魏延埋伏在下辨以南、派赵云率万人驻守武兴、修筑城池外,以及部分运送百姓,剩下军队几乎都留在了赤亭。

 其中虽有将领和府属之臣不解,诸葛亮并不解释,而且是用命令强压了下来。

 直到今日,蜀军终于在赤亭附近修营驻扎完毕。杨仪眼看时机到了,终于问出了心中埋了数日的话来。

 诸葛亮长叹一声:“非是我数日前不与你们分说,而是自祁山南撤之后,军中将士皆有归心,都以为能撤到汉中去。”

 “但本相想了许多时日,认为还是不能只在武兴、沮县一带拒敌,离汉中实在是过于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