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110章 郑学休矣(第2页)

 随侍在皇帝面前,哪有那么多喜怒和好恶?不过是根据政治需要做出的姿态罢了。

 死的是王肃自己的爹,须和旁人无关。

 不过,辛毗仍在心中揣摩着。皇帝这么纵容王肃,是要王肃来做些什么?且看两人如何分说吧。

 王肃谢过之后,曹睿又张口问道:“王司徒可有什么遗愿?若朕能办的,就为王司徒办上一办。”

 王肃借着机会从袖中摸出了一本册子来,双手呈到了皇帝面前:

 “禀陛下,臣父生前著有文集三十卷,其中最为得意之作、就是这本《周易传》了。”

 “臣父的遗愿,就是想将这本《周易传》广布天下,还望陛下成全,臣感激不尽。”

 曹睿看了王肃一眼,伸出右手接过了这本《周易传》。打开册子翻了几页,高深之处看得似懂非懂,又将册子合上了,攥在了手中。

 “朕也不细看了。”曹睿道:“王卿的学问朕是知道的,王司徒的学问朕也清楚。朕且问你,此本《周易传》中可有谶纬、灾异等事?”

 “全无谶纬和灾异!”王肃认真回道:“臣父与臣素来不认这些!臣父毕生心血、尽在这本《周易传》里了。”

 曹睿点了点头,转身将手中的册子塞给了曹植。

 “皇叔替朕看看吧,若没什么问题,送到太学去当教材。”

 “臣遵旨。”曹植双手朝前接了过来,小心的将其放在了怀里。

 一个攥着,一个放在怀里,这就是文化人对待书籍的珍惜了。

 曹睿缓缓说道:“既然王卿精通周易,朕倒有一事要让王卿给朕解惑了。”

 “朕在陈仓郊外,亲眼见到百姓淫祀董卓鬼魂,还在长安见了汉武帝求仙的承露盘……”

 曹睿将事情大略说了一遍,而后说道:“民间有很多习俗糟粕,朕欲尽数将其摒弃掉。”

 “而汉朝历经四百年,文化底蕴不可谓不厚重。朕有意要保留汉朝那些好的东西、又想彰显大魏新朝气象。”

 “先帝在黄初年间没来的及做这些事,如今朕征蜀归来、也该完成先帝未尽的心愿了。”

 司马懿在后听着皇帝之语,脑子里不由得直撇嘴。先帝就想着打赢吴国,哪里想过这种高端的事情了?

 拿先帝出来当幌子,这不是死无对证吗?

 王肃皱眉站在原地思索了半晌。

 曹睿也不急,又转头走到王朗牌位前重新添了几炷香,而后又转了几圈,透过堂门、瞟了几眼在外无所事事、闲聊着的大臣们。

 再度走回到王肃面前之时,王肃终于想明白了,拱手说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大魏承天之命,代汉室统御天下,朝廷祭祀之典理应与汉朝不同。”

 曹睿出口问道:“如何不同?”

 王肃道:“汉时祭祀上天,皆祭‘六天’,而非祭‘一天’。”

 “大魏新朝气象,理应正本清源,祭祀正确的‘一天’,而非‘六天’。”

 “等等,朕有些糊涂了。”曹睿叫停了谈着儒学理论的王肃:“卿说的这个‘六天’和‘一天’,都是些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