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113章 以内制外(第2页)

 “何事?”曹睿挑眉,好奇看向卫臻:“卫师傅快入座吧!”

 “谢陛下。”卫臻坐定之后,开口说道:“司空欲臣与他一起、进言借大赦之机,开释浮华案牵连到的士子。”

 “臣以为恰应其时。”

 曹睿有些拿不准了。

 虽说曹睿确信、卫臻是不会与司马懿站到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毕竟卫臻的儿子卫烈也在名单之中,有些想法也是难免的。

 曹睿轻吸了口气:“果然是大赦!许允、袁侃二人,卫师傅以为也要赦吗?”

 卫臻摇头:“此二人赦免与否,实在是无关紧要。今日臣要进言的,却是从国家安危来论。”

 “何以见得?”曹睿道。

 卫臻倒也直白:“浮华案禁锢的士子近两百人,其中‘四聪八达三豫’自不必说,而其余的诸多士子,要么来自宛洛汝颖的士人家族,要么都是大魏在洛阳的高官之子。”

 “浮华案至今已经有一年多,若是以禁锢作为惩戒,想必时间已经足够了。”

 曹睿叹了一声:“朕知道。汉桓帝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借着改元和大赦天下的机会,将党人尽数开释了的。”

 “若朕再拖,这些人会不会以为朕还不如汉桓帝了?”

 卫臻解释道:“陛下自是圣君,何须与那种人相比?”

 “不过汉末乱局,大半根源都是要系在党锢之祸上的。”

 “士人无法做官,对朝廷和君王自然心怀怨念。”

 “而如今陛下禁锢的多是重臣、高官之子。不论这些人悔过与否,若长此以往,恐怕大臣们心中会有怨言。”

 曹睿默然不语。

 这些事情,曹睿心中如明镜般一清二楚。

 但清楚归清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还是难免不情愿了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中,曹氏大权旁落于司马氏之手,并非曹氏代汉一般依据武力而行,而更多的是如寄生一般的篡夺。

 原历史中,司马懿借助其在大魏为官的便利,借助姻亲、执政、军权,逐渐将大魏的一众高官都笼络到了自己的身边。

 司马懿与河内司马氏的人脉网络,与大魏的高官重臣,几乎是重合的。

 在高平陵之变以前,司马懿的正面形象使得众人听信于他。

 在政变发生之后、司马懿专权之举已显之时,仍然有着那么多的大臣拥护司马懿。

 并非强权两个字就能解释的。

 其中包含了多少对大魏的不满呢?

 原历史中,遗诏之时、最为关键的刘放孙资二人,他们的儿子都因浮华案、一直未能出仕。司马师、司马昭也未能出仕。

 甚至连何晏都是一般。

 他们对皇帝、对大魏怨不怨呢?人非草木,自然是怨的!

 当下的曹睿知道这一切,却也实在没有其他方法应对。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笼络人心,当下的确是到了该开释的时候了。

 曹睿看向卫臻:“所以还是要朕妥协了?”

 卫臻躬身一拜:“臣是想帮陛下笼络人心,绝非为臣子一人也!”

 “陛下明鉴!”

 曹睿点头:“朕知道卫师傅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