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45章 开疆守土(第2页)

 说罢,曹睿看向满宠:“满将军可记得此人?”

 皇帝自称‘我’,显然是不愿暴露身份,满宠自然也很配合。

 满宠拱手笑道:“当然记得,天下六百石以上的武官,每一人的履历我都清楚。”

 “并州素出名骑。孙统今年三旬有九,并州人,从军二十一年,数年前我在淮南朱盖将军营中见过他,只是不料今日能在此处见到他的父亲。”

 “走吧,孙里长。带本将入内寻访一番,看一看百姓生计如何。”

 孙石对面前几人的身份满脑子疑惑,可他们提到自己儿子后,此刻反倒不敢追问了,自是应下。

 大约半个时辰后,曹睿与随行群臣出了德里,朝着九原城中回返。

 曹睿道:“并州土地的收成不比冀州,耕作产量少些,生活用度还算无虞。方才听此处百姓所说,五原郡中的产量比此地还要少上许多。说到底,他们心中也是愿意内徙的。”

 “在朝廷为官,整日坐在朝堂中、不体察民情是办不好事的。郡县内徙,乃是当地官府和百姓满意的一件好事。”

 “可对于朝廷、对于大魏而言,坏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司马懿在旁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朔方、五原、云中这些故郡位于黄河之北、草原之中,条件困苦乃是确定之事。若想让百姓们愿意迁到彼处,还是要寻一条生计来的。”

 曹睿点头:“要说到生计,朕自然能为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种些口粮田、放牧、卖羊和羊毛,这些都是些不错的生计来源。”

 司马懿疑问道:“边郡从鲜卑、乌桓手里买羊、买马倒是有的,可这些汉人又如何能做?”

 曹睿道:“汉人是人,乌桓人也是人,如何不能做?汉末纷争之时,从冀州逃到幽并、逃到乌桓鲜卑族里的汉人难道还少吗?”

 “只不过是利润不够罢了。”

 司马懿叹道:“乌桓、鲜卑已经够穷困的了,若汉人还如他们一般卖牲畜为生,恐难在彼处定居。”

 曹睿颔首:“这就是朕所说羊毛的用处了。取羊毛用以纺织做成织物,做成保暖衣服来用,如何不行?”

 司马懿迟疑道:“陛下,此事恐无先例,是不是先找一处试一试?”

 曹睿道:“当然是要试一试的,不过先做一个试点即可,不宜大面积铺开。”

 “司空替朕想着此事。到了雁门后,让雁门太守找一部乌桓、两千百姓到草原上寻一处定居,其中半数屯垦、半数牧马牧羊。百姓的口粮由朝廷提供,所得归他们自己。”

 “先试两年的时间吧。”

 司马懿下意识的以为这是皇帝的心血来潮之举,不过左右千人,耗费不了什么资财,因而也答应的极快。

 曹睿似乎看出了司马懿的不经心,笑着问道:“司空是不是不太理解朕的意思?”

 司马懿愣了一下:“臣知晓陛下的意思,乃是要这两千百姓先作为试点,以此研判汉人如何在朔方、云中、五原这些故郡定居。”

 曹睿笑道:“朕看司空还不是太懂。”

 “两千成年百姓,男丁约有一千之数,正好可以用一名五百石的官员进行管辖,可以作为恢复故郡的基本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