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13章 边事落幕(第3页)

 “这些琐事都需要些时间,我二人能在今日追赶上将军,全赖长思兄在后收尾,否则必不能至。”

 满宠点头道:“你们三人都是大魏军中的年轻俊杰。昭伯做事沉稳勇毅,伯约进退有度,长思持重老成,本将派你们出发之前,未曾想你们三个能将此事做得如此利落。”

 见曹爽、姜维二人笑起,满宠又说:“轲比能自尽而死,这个下场不论对他或是对大魏,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曹爽拱手说道:“属下当时见轲比能持刃自戕,还在原地愕然了许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也是继檀石槐后,鲜卑难得的智谋人物,何必要与大魏过不去呢?”

 满宠嗤笑一声,摇了摇头:“昭伯能有此问,倒是一件好事。老夫与大将军认识了三十几年,看来大将军还未与你说过这些。”

 曹爽愈加不懂:“说过什么?”

 “天下许多事情,都是不讲道理的!”满宠道:“世事百态,人有千种万种。有忠贞不屈之士,有刚直专强之人。可大多人,不过随波逐流之辈。忠诚也好、反叛也罢,全凭时势或者心中臆想来定,而无定念!”

 姜维、曹爽二人听着满宠言语,神情也渐渐肃然了起来。

 “就拿轲比能来说。”满宠继续说道:“若他要反,他在雁门之时不应陛下之诏,大魏又能奈他如何?他尽可以向北逃到漠北,向西逃到西域也无妨,草原如此之大,天地辽阔,还能没他一条生路吗?”

 “可他就是贪图族中基业,不愿与大魏对抗,强行伪作恭顺应征。从雁门到右北平,从辽东到泉州,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直到再无他首鼠两端的余地,一朝作乱,然后身死。”

 “这样的人,本将不知见过多少,最后的下场,大多都是身首异处。”

 若论及这种清理反对大魏之人的经历,在当下的朝中,满宠敢称第一,就无人可称第二了。从他口中说出的话语,说服力如同镶了金边一般。

 姜维轻叹一声:“此人死则死矣,就是不知幽并二州北面,鲜卑、乌桓、匈奴三族之人,又会有何等震动。毕竟过去一、二十年间,乌桓依附大魏、步度根等部的鲜卑人对朝廷恭顺,也少不了轲比能此人的压力。”

 满宠笑道:“边境大事,并不是你们两个校尉需要担忧的。不过你们都是年轻俊杰,本将与你们说一说也无妨。按照朝廷的想法,此事有两手准备。”

 “对于鲜卑、乌桓、匈奴诸胡,朝廷以后都是要抽丁为兵的。若是哪个胡酋起了志向不应征调,朝廷就发兵平灭之。”

 “与此同时,朝廷不是也在雁门郡中做了试点吗?汉末撤回内地的四郡,早晚要再让汉人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