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56章 驰援樊城(第3页)

 满宠拱手应道:“陛下信徐元直,刘右监也信徐元直。臣并非不信此人,而是因为徐元直虽通军略,此前却从未独自领过重兵,更是没担任过一方主帅,指挥数万之人作战。”

 “身为谋臣指点军略,与身为主帅亲自指挥,视角和感受都是截然不同的。三万多步卒,其中又有一万武卫营,以臣观之,足以横行汉水以北了。”

 “徐元直坐守有他的道理,臣也有臣的道理。臣只怕他初领大兵,不知该如何打这一仗了。”

 曹睿不动声色:“那满将军以为,朕该如何与徐元直说?”

 满宠道:“徐元直为樊城主将,臣明白要信重此人的道理。但陛下信他归信他,可还是要催促一二,命其出力的。统兵作战,哪能因为怕损伤兵力,就坐等扬州解围呢?”

 “这样好了。”满宠道:“许昌兵多,臣以为当增其兵以安其心,使徐元直尽速攻之。从许昌至樊城六百里,行军十日可至,命其十日后发动总攻,理应妥当。”

 曹睿点了点头,又闭口不言,继续望天了。

 身为皇帝,很多时候都要面临这种两难、并无正确答案的决策过程。

 刘晔多智,但此人的一个缺点,就是往往难以坚持立场,会被其认为更正确的结果,而显得摇摆了起来,有些过于审时度势之感。

 满宠为人刚正,做事的风格也是一样。在他看来,汉水以北的淯口坞必须要拔除,必须要给襄阳守军以信心,强攻才是正道。

 二人的区别十分分明,各有长短。

 究竟是充分信任徐庶,相信陈群在扬州的压迫会让孙权回军的假设,还是相信满宠的决断,命其速攻呢?

 终究还是要选择一项的。

 曹睿转头看向刘晔,缓缓说道:“若是从许昌派出军队,该调哪支军队更好?”

 由于大魏这几年一直取胜,曹睿从心底里还是相信进攻更胜于等待的。

 胜者和败者的心态是不同的,皇帝这个职业也不能免俗,胜了一次、两次、三次,第四次也自然会相信取胜。

 曹睿选择了满宠的计策,却向刘晔询问该派哪支军队。

 刘晔想了一想,拱手说道:“禀陛下,眼下洛阳左近的军队,有中军骁卫营的步卒万人、中军羽林左军的万骑、中领军营和五校尉营的万骑、辽东兵一万步骑,以及三千匈奴轻骑。”

 “陛下,从许昌到樊城六百里的距离,诸军又都是刚刚返回洛阳,不若让更早到此的骁卫前去?”

 曹睿想了一想,却否决道:“不妥,徐庶差的不是步卒,再多步卒也施展不开,骑卒理应更好。”

 “这样吧,朕将仲恭的中领军营,和匈奴三千轻骑,派往樊城,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