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66章 针锋相对(第3页)

 眼下正好到了用武之时!

 ……

 大江东流入海,顺流而下的速度,乃是这个时代之中,军队最快的交通方式之一。

 后世有人在文章之中提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水路,只需一日便至。

 全琮的船队一日夜行船六百里,从襄阳到濡须两千四百里的水路,八千士卒,十艘楼船、十艘艨艟,用了四日到达。

 濡须左近的吴军听闻此讯之后,从将领到士卒,上下尽皆振奋。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过慢的传讯速度,导致时间差无处不在。曹睿在许昌听闻樊城战报,要推迟两到三日的时间。孙权得知濡须之事,迟了将近十日。

 若曹睿在许昌想要遣使向辽东王昶处问些什么,一来一回,就要将近两月的时间了。这又不是一种别样的战争迷雾?

 全琮到来,代表着有一名吴国重将可以主持军事,代表着吴王对濡须战事做出了判断,代表着一支八千人、二十艘战船的生力军到来。

 濡须中洲,全琮在此处见到了从芜湖而来的扬州牧吕岱,也见到了张承、太史享、朱才三将,还见到了病中的濡须督骆统本人。

 一众将领进了军帐之中,主位就在帐中,众人推让着吕岱坐到上首,却被吕岱拒绝了这一提议。

 七旬高龄的吕岱捋须说道:“至尊从襄阳派全将军远来至此,那就该由全将军主导全局!”

 说罢,吕岱一只手按在全琮身上,另一只手指向正前方:“全将军,还请上坐!”

 全琮定了定神,却没在第一时间应下。

 吕岱此人,全琮与他也认识多年,此前见吕岱之时,从来都是称呼他的字号‘子璜’。今日只称全将军,想来也是颇有苦心。

 全琮谦让了几声,却不料吕岱的态度更加坚决了,退后两步之后,转身看向众将大声说道:

 “诸位,至尊拜全将军为左大都督,统领濡须战局,还请诸位与老夫一同拜一拜全将军,以示对至尊、对大吴尊崇之礼!”

 说罢,吕岱立即对全琮躬身一礼,身后诸将见全琮都如此行事,也纷纷行礼拜见。

 全琮苦笑几声,眼前形势,也再难容他推脱了。扶了扶吕岱之后,全琮挺直腰身,转身后龙行虎步般走至上首处从容坐下。

 “诸位。”全琮环视一圈,朗声说道:“至尊遣本将从襄阳远来至此,正是为了在濡须讨贼破敌,保我大吴疆土。”

 “朱将军久在濡须,还请为我解说一番魏军此番兴兵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