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朝岁月(第2页)
“好,就按张公所言。”李严更摸不到头脑了。
陈凭脸上噙着笑意,缓步跟在了张郃和李严二人之后。
他当然应该高兴!
作为张郃身边最为得力的参军,蜀汉朝中的基本情况,陈凭尽皆知晓。李严乃是昔日刘备托孤之人,又任过尚书令。
陈凭开心极了。李严位高权重如此,今日竟也投了大魏。此人所知的蜀国军情又有多少?能逼得李严投魏,彼处朝中倾轧又如何酷烈?
无论从公里私里,都是一件无疑的大好事!天上掉下来的那种!
张郃李严在前,陈凭随在身后一丈多远,三人前后入了刚搭好的军帐之中。
张郃依旧热情,邀请着李严同席而坐。李严有些不好意思的推脱,却也难挡张郃的美意,相邻而坐。
“张公,我今日从汉军阵中而来,实为……”
李严刚开口解释了半句,就被张郃笑着打断了:“不忙着说军略,我从军大半生,早就听得厌倦了,今日你我先聊些故旧之事,不急,不急!”
李严微微点头:“就按张公所言。”
张郃从容说道:“正方今日来投我,想必也知晓我的出身吧?”
李严想了几瞬:“在下并不详知,只记得隐约听旁人说过,张公旧时曾效力于袁氏。”
“没错。”张郃感慨般的长叹了一声:“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建安五年官渡战时,我在袁本初麾下为将。你也知道,后来武帝胜了这一仗,可在当时我们看来,武帝实在是赢面不大。”
初来魏军营中,李严对张郃口中的‘武帝’二字还是本能反感了几瞬,这才联想到曹操身上。
张郃继续说道:
“当时我与袁本初进言,应派遣轻骑断曹军粮草,彼辈定会不战自溃,但袁本初终未纳我之言,遣我攻曹军主营。我久攻不下,还有小人郭图之辈进我谗言,诬我有反意,我一怒之下,便投了武帝。”
说着说着,张郃又笑了起来:“当日武帝曾对我亲口所言,我之归顺,犹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三十载过去,我张郃效力三朝,今日也做到了大魏的征西将军,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李严略略欠身,出声应道:“张公战功赫赫,实应以征西将军酬之。”
张郃笑道:“正方,我非与你自夸功劳,而是要与你说,大魏素来厚待降将,数十年来并未更改半分。”
“就拿武帝朝的旧将来说,张文远、徐公明、庞令明、文仲业、臧宣高,这些人的名字,我不信正方没有听过。”
李严知晓张郃如此说法是何用意,也随之叹了一声:“俱是忠臣良将。”
张郃又道:“这些人物,正方只闻其名,却未必见过。黄公衡(黄权)、孟子度(孟达)二人,想必正方都熟悉吧?”
李严点头:“黄公衡忠正清实,孟子度善言机变,皆是良士,我与黄公衡为友,与孟子度亦熟知。只是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二人了。”
张郃从容说道:“黄公衡曾任大魏侍中,后又任豫州刺史,执掌一州政事,不可谓不重用。孟子度何等人物,正方也知晓,此人现在洛阳崇文观任祭酒,掌管国家文字典籍,亦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