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由此可见,娶一个高门贵女并不能让仕途走得远,仕途还是得看自己,孙儿有信心,将来靠自己,也能走得长远。”
陶氏大受震撼,那高高在上、仰望了这么久的申府,竟然快要不行了!
申状元可是十里八乡的金凤凰,是状元郎,也只能保证他家兴三代吗?
这岂不是说,自家孙子中了进士,也只能富个几代,就要重新成为泥腿子?
陶氏不能接受,他们家可以说是举三代之力,才培养出这么个读书人来,结果即便中了状元,也只能让家里兴三代而已,这怎么能行!
看出陶氏心神震荡,袁清又忙安慰:“咱们家要谋世世代代的富贵,就要考虑长远。当年何老爷给儿子定下杏花村的徐家女,就是为长远考虑。”
信念崩塌的陶氏脑子有些迟钝,不明白他怎么扯到何家去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爹怂怂一窝,娘怂怂三代,一个妻子,最少也能影响三代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说娶妻当娶贤。
宋英不仅识字知礼,还从一个农家女一步步成为现在声名远播的神医,自己都能自立门户,她教养出来的子女,定然个个都是有真本事的。
后代有出息,即便孙儿将来受限于出身,仕途走得不远,后辈也能在孙儿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只要一个后辈有出息,咱家就不会出现申家的困境,更何况,孙儿相信在她的教养下,孙辈也不会差,就像您一样,有您教导,孙儿才能有今天。”
后半段陶氏其实没太懂,不过‘爹怂怂一窝,娘怂怂三代’自从何老爷给儿子定下徐家女后,她就经常听村里人说。
也明白是娶个好媳妇可以带好家里三代人,她自觉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