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第2页)

 对于这点姜瑾也是赞同的:“很好,尽快吧,马上就要十月了,我估计天气很快就会冷起来。” 

 丘辽频频点头:“已经在加急了,只是城中排水那些都要做,只能一步一步来,好在现在有水泥,速度能快不少。” 

 说起这个,姜瑾也很有成就感,一年时间,她其实做了不少东西出来。 

 丘辽犹豫片刻问:“主公,粮食需要把价格降一降吗?” 

 今年干旱,加上持续的战乱,外面的粮价已经涨到1贯多钱一石,还买不到。 

 而姜瑾的米价一直没涨价,五百文左右一石,粗粮更便宜,萝卜青菜也非常便宜。 

 以戈凤城百姓的工钱待遇,解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是真吃饱,不是以前有五分饱就等于吃饱饭的那种饱。 

 不过餐餐吃细粮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吃的更便宜的粗粮。 

 加上戈凤现在有土豆和红薯,定价都非常低,而百姓并不觉得这是粗粮,因为真的很好吃,恨不得连皮都吃下去。 

 丘辽提起的粮食降价问题,姜瑾和洛倾辞之前也探讨过。 

 温饱是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姜瑾现在有了足够的粮食,把粮价降下来也就成了必然。 

 粮价降下来后,百姓的生活品质才会有所提高。 

 姜瑾点头:“降,不过一步一步来,先降两成。” 

 丘辽面上一喜:“还是凭票限购吗?” 

 “对。”姜瑾担心有人倒卖她的粮。 

 因为战乱,她城里的百姓基本不出城,但在足够的利益面前,很多东西都会改变,所以必须从源头就把这种可能扼杀。 

 想起什么,姜瑾眉毛拧起:“我们的盐还是要想想办法。” 

 人每天需要食盐约六克,按她现在七八万人口,一年的最低用盐大概要三十多万斤。 

 她收了泽阿郡的二十万斤盐,也只够现在百姓大半年吃用,之前何黎帮忙购买和抢的食盐已经消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