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座城四首诗,皆为神作(第2页)

 他不服,明显不服。

 可他自己却又写不出来,更牛逼的边塞诗。

 李北玄,就是用赵元慧最擅长的,打败了赵元慧。

 “楚国才俊,总欺我武朝没有耀眼夺目的边塞诗。”姚简看向身旁几位大儒,“这些诗如果传颂出去,势必打了楚国诗坛的脸面。”

 “没有陛下开疆扩土,没有朱知节讲述边塞场景,恐怕也不会有这么优秀的诗篇出现。”

 “武朝诗坛崛起,玉门关名满天下,姚大人此次蓝田之行功不可没。”

 评委们也纷纷点头,开始吹捧起姚简,没有他主张比试,也就见不到如此天纵奇才。

 第一场比试,国子监赢了,其余四人也僵立原地。

 不是一个段位的,上去也是送人头。

 “一场比试输了,就心生胆怯,将来如何上得了台面?”刘子扬脸色阴沉至极,越看徐元直刻意挑衅的眼神,就越觉得恶心。

 “学生觉得,姓李的律诗厉害,词牌却不一定行。”

 一名学子站了出来,“先生,学生听闻有一款叫作临江仙的美酒即将上市,可让侯平亮和姓李的比试词牌。”

 刘子扬点点头,“侯平亮,第二场你上。”

 “是,先生。”侯平亮走出队列,目视李北玄,“李兄,我乃弘文馆学子侯平亮,想和你以临江仙美酒为题,探讨一下词牌。”

 徐元直低声提醒道,“此子生于寒门,是个神童,自幼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尤为擅长各种词牌。当年招生的时候,一念之差被错过,便宜了刘子扬。”

 “原来是侯贤弟。”对方客气,李北玄自然也会给面子,“探讨可以,但咱们多加一个彩头如何?”

 “李兄,只要不违背儒生意愿,皆可。”

 “如果我赢了,你放弃弘文馆的学籍,改投国子监门下,如何?”

 “这……李兄,小弟不侍二主,不做两姓家奴,恕我不能答应。”

 “刘子扬。”徐元直眯起眼,声音带着十足的傲慢,“这一场国子监要是输了,我每天三拜九叩去你府上给你洗一个月的脚。你敢不敢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