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会捞钱的人,在哪都发光(第2页)

 “然后再来一口冷水。”

 “……哦……呼……”

 次日清晨,李北玄神清气爽。

 直接把章台店的姚少秋给忘在脑后了。

 带着王云长和杜秀娘去了教坊司。

 武朝的教坊司,类似于现在的包工作的技校。

 犯官妻女、菩萨蛮、新罗婢、高丽姬,会在这里接受严格的培训。

 一部分被达官贵人买走,一部分被知名的青楼买走。

 剩下的会给她们安排正式工作,分配到教坊司名下的青楼和梨园。

 这种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经营理念,大大促进了娱乐场所的兴盛。

 原本,教坊司只存在于京城,归礼部直接管理。

 李道正中状元之时,最初是分配到了礼部任员外郎。

 会捞钱的人,在哪都会发光,在哪都会得到重用。

 在李道正的眼里,教坊司就是未开采的金山银山。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教坊司改制。

 允许一等州县,开设教坊司分司。

 只需要每年给礼部上缴一定数量的银子,自负盈亏即可。

 从这时候开始,武朝教坊司开始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也衍生出官伎、家伎、市井伎、私伎等演艺人员和特殊技艺群体。

 蓝田县教坊司,是所有分公司里面最挣钱的一个。

 不仅有教坊,还有梨园,光是坐部的戏人就有一百八十。

 教坊中的官妓各个精通音律,能弹琴瑟、琵琶等等,能歌善舞。

 教坊司的扛把子是教坊使,副手为丞,下面还有十大小令。

 如,诗赋令、笙管令、乐舞令、宫商令、鼓吹令、舞仪令等。

 小令,更像是每个学科的专业授课老师。

 教坊使姓严名正则,是李道正的一个门生。

 在得知小师弟来这里选人,自然是热情接待。

 当听说选演员的时候,严正则狠狠一拍大腿。

 “师弟,这你算是找对人了。”

 “咱教坊司的梨园,全都是演技精湛地坐部妓。”

 “共有一百八十人,无一不是长相俊美舞姿典雅的大家闺秀。”

 “《燕乐》《庆善》《破阵》《承天》《长寿乐》,她们是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