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先生,可以说人话吗?(第2页)

 “这不可能。要是龙兴之地,李道正早把龙脉给断了。”高人果断摇头,“我跟你讲,李道正那厮……对自己下手狠着呢。这地方只能保证出状元,却不能福禄延绵,所以李家镇的人都很穷……不对,准确地说是——淳朴不忘本!”

 高人上下打量李北玄,子爵的服饰,腰上还系着金腰带。

 “你就是李北玄?”

 “正是。”李北玄微微拱手,“敢问,您老是……”

 “大司农卿郭怀仁。”

 老郭眼里就闪烁流光溢彩,拉着李北玄就进了一个中军营帐。

 “贤侄,快和我说说暖棚,还有这个图纸是怎么回事。”

 李北玄给老郭详细地说了一下关于暖棚的建设经验和种植经验。

 展开图纸,李北玄又和老郭普及了一下犁杖。

 然后,用笔画出来一架完整的曲辕犁。

 老郭拿在手中,仔细打量,接连感叹:

 “犁头还能自由地调整入土深浅和角度。”

 “让重心偏移到顶点,一只手可以掌握平衡,一头牛就可以完成各种操作。”

 “巧夺天工,真的是巧夺天工的农业神器啊。”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耕牛和犁占据重要地位。

 大地主家中,也不过十几头耕牛,寻常的庄户要三五家共用一头牛。

 司农署有自己的试验田,满打满算也不过二百头牛而已。

 直犁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而曲辕犁只要一头牛就可以操作。

 武朝还有很多没开垦的荒地,除了耕牛不够用之外,就是耕种的工具不先进。

 如果家家户户都用上如此高明的犁杖……

 耕地效率至少翻一倍以上。

 耕地面积增加就代表粮食产量的增加。

 看着图纸,郭怀仁的身体,也忍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

 对一个农耕国家而言,曲辕犁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贤侄,还有一个问题,你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

 “你说,只要是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耕牛,很多时候都不听指挥。如果是一头牛拉犁,更不容易控制。”

 郭怀仁顿了顿,“他们见到青苗绿草,还都会驻足吃上几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耕牛听话一点儿。”

 “这个很简单呀,给牛鼻子上套一个鼻环,就彻底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