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从小我就狂
第624章 你最好老实一点(第2页)
看似笑眯眯,实则什么规矩也不放在眼里。
李北玄从不信一个能在天子跟前演戏,堂而皇之的把皇亲国戚说成“自家人”的人,会真心敬畏朝纲,敬畏人情。
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没分寸,而是没有底线。
没有底线到把朝堂当戏台,把人心当乐子。
除了赢世民手里,牵着能拴着他的绳之外,梁文远什么也不怕。
这种人,若是一生都顺遂,或许真能活成个传奇。
但李北玄却并不觉得,梁文远眼下这份权势能撑多久。
他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说话没有分寸。
连恩怨都处理得像一场折子戏。
用一场“随军封赏”的功劳,就想抵掉之前那句轻薄之语。
好像万物皆可交易。
这种人,早晚要出事。
所以李北玄不想站在他身边,更不想跟他沾染上任何牵扯。
若是将来真有一日梁文远倒台,他李北玄可以坦然说一句:“他得势时,我未附。他失势时,我未损。”
想到这里,李北玄不由得又想起了,前世史书里那些“太监当国”的章节。
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在中后期走上一条相似的轨迹。
皇帝猜忌外戚,倦怠政务,开始倚重内廷。
而内廷最省心、最安全的选择,就是宦官。
没有家族、没有后代、无权争位,看似绝不会威胁皇权。
这是历代帝王对太监最原始的信任逻辑。
但事实却往往相反。
宦官是皇权的附属没错,但一旦权柄授予他们,一旦他们掌握了情报、财权、用人、兵马……
那他们就不再是“附属”,而是“代理人”,甚至是“操控者”。
他们比外戚更懂得察言观色,比士族更了解宫闱秘事,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讲规矩,不讲伦理,不信天命,只信皇恩。
皇帝在,他们跪伏如犬。
皇帝宠,他们便为虎作伥。
而若帝心易冷,他们也能反手咬主。
玄宗年间,高力士当权。
位极人臣,几乎掌控了整个内廷的枢纽大权。
其人深得圣宠,出入禁中如履平地。